百日咳来势汹汹,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如何预防……这些知识要了解

2024-04-12

预防百日咳





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显示,2024年1月和2月,全国共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去年同期的近23倍,其中死亡13例。

随后,关于“百日咳再现”的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以往报告的百日咳确诊病例主要是婴幼儿,今年不少学龄儿童“中招”。筛查发现,有些婴幼儿家长也患上了百日咳。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百日咳的相关知识。





Q

什么是百日咳?

A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病程可迁延数月,故称“百日咳”。这种疾病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引起肺炎、窒息、脑病、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小婴儿生命。

4A8BA

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典型的百日咳通常会经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3个病程。卡他期表现为轻微的咳嗽、流涕、喷嚏、鼻塞等,持续约1~2周。随后进展到痉咳期,咳嗽加剧,出现阵发性连声痉咳、面色涨红,直至痰液排出或咳吐,此时由于肺内缺氧,患者会长吸气,空气通过痉挛的声门而发出“鸡鸣”样的吸气吼声,每日发作数次,一般不会发热,痉咳期一般持续2~6周。进入恢复期后,痉挛性咳嗽好转,但咳嗽仍可持续数周。


接种过百日咳疫苗的儿童和成人发病症状多不典型或者无症状感染,咳嗽症状较轻,咳嗽持续2周以上,不伴发热。新生儿及小月龄婴儿症状可仅表现为呼吸暂停和咳嗽发作。因此,当婴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缺氧表现或者进食不好、有呕吐症状时,特别是家庭成员已经有咳嗽的表现,要格外警惕,及时就医。就诊时,要将部分家庭成员已有咳嗽症状的情况告诉医生。



Q

百日咳是怎样传播的?

A

百日咳鲍特菌通过咳嗽或打喷嚏进行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百日咳的基本传染数(R0值)高达12~17,即每1例感染病例平均会感染12~17人。


未经治疗的百日咳病例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出现咳嗽症状后2~3周传染性最强。所有人群均可感染百日咳,没接种过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


百日咳的传播模式伴随疫苗的广泛应用也发生了改变,目前百日咳的传播模式为:家庭聚集传播为主,由成人到婴幼儿,主要传染源为父母。


D8FC

由于百日咳免疫无法终身有效,随着年龄增加,抗体水平下降,成人感染概率大幅上升,进一步增加了婴幼儿感染风险,而且婴幼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




Q

治疗方法有哪些?

A

既往百日咳的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根据《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推荐,鉴于当前国内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率很高,>2月龄的儿童和成人,建议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用药期间,应注意肾损伤、结晶尿、皮疹等不良反应。2月龄以下婴儿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安全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对疑似病例,可以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同时接受百日咳病原学检测以排除或者确诊,因为百日咳发病1~2周内用药,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痉咳期、减少并发症;2周后用药对痉咳症状减轻效果很有限,但仍然可以减少并发症,尤其对清除带菌、阻断或者减少百日咳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百日咳筛查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PCR,2小时内即可出结果。



Q

如何预防百日咳?

A

疫苗接种是预防百日咳和降低百日咳严重程度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尽早、及时接种疫苗是百日咳防控最基本的免疫策略。接种百日咳疫苗对降低患者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率有较高的保护效果。


按照我国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我国非免疫规划类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可以在2月龄开始接种。随接种剂次的增加,疫苗对百日咳发病的保护效果显著提高,疫苗对百日咳住院的保护显著提高。


所有适龄儿童应尽早、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日咳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接种。若孩子在3月龄至5周岁未及时完成百白破疫苗规定剂次,家长应尽快带孩子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837BE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成人出现咳嗽等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避免传染给孩子;百日咳患者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减少传播。


出现不明原因咳嗽两周以上的学龄儿童和成人,要引起警惕,可以前往医院进行检测,明确病因。一旦有家庭成员确诊或者机构人群有聚集发病情况,其他密切接触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预防性用药,尤其是照顾3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