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2026届复导计划金亚秋院士团队项目同学开展复旦校园行

2024-10-24

复旦导师计划金院士项目的同学们周五又一次来到实验室,见到了各位可亲可敬的导师和学长学姐们。高二的同学们虽然此次没有大报告,但是同学们依然收获非常丰富。有的同学了解了导师研究的痛点,并以此确定为自己文献调研报告的主题,有的同学明确了人工智能辅助的数据处理的学习任务,有的同学尝试将编写的代码处理卫星数据,有的则尝试将神经网络处理数据作为自己的学习报告内容,有的同学则在学习导师做课题的数学基础和原理,有的同学则是尝试汇报自己的课题进展。我们来看同学们具体的汇报。

刘宜楷:这次复旦之行是我们高二以来的第一次复导,在经过高一一年对于课题的初步了解后,我继续跟随着胡老师的博士生学习相位解缠技术的原理。在过程中,我确定了星载InSAR和机载InSAR的优缺点,同时我也了解到传统的二维相位解缠和胡老师课题所采用的动态时空相位解缠的区别。除此之外,我还学习了如何根据两幅遥感图像去计算每一个像素的同相干性。虽然胡老师这次不在现场,但我也通过微信的方式与他进行了沟通,在向胡老师请教问题的同时,胡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让我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性学习对于我来说是我在高中学习基础知识是所不常有的。总之,这一次复导之行让我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希望下一次复导可以跟胡老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沟通,能根据胡老师所提供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并拥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突破。

魏高远:本次交流中,我与导师总结了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接着明确了这一学期的计划,导师向我演示了风云卫星遥感数据重采样、读取分析的过程,并现场指导我在计算机上进行实操运行代码。本次交流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余时间争取能够完整运行一次卫星数据处理的过程,并参与到导师的工作中去。

欧明诚:10月18日 下午,我来到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参加了这学期复导的第一次活动。延长自由时间的安排,让我有更多机会与教授和研究生学长进行交流。在将近一年学习与行星遥感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后,我收获颇丰,并决定开始着手一些简单的任务。柳老师建议我尝试通过光学图像对陨石坑进行统计定年的工作,并安排了研究生来帮助与辅导。下午活动的几个小时中,我迅速翻阅老师推荐的几本与此课题相关的书籍,并从中找到关键篇章进行记录与分析。在遇到不懂的词汇或问题时,还可以随时找导师或者学长答疑解惑。在此基础上,我自己也对论文中的公式有了新的理解,尝试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对定年公式计算的编程进行复现。

在这次活动中,我了解到新领域中的知识,并将高中与以往活动所学的知识在课题中得以应用,心中充实愉悦。

谢正谊:10月18日,我和七位高二同学从下午2点20分从学校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参加复旦导师计划金院士项目。这次我们并没有安排教授的讲座,而是利用了更多时间和导师进行交流。我的导师,付海洋老师去出差了没有来到现场,由付老师教的研究生来教,给我科普了一些关于神经网络的知识。这次我主要学习了神经网络的理论以及初步程序实现,利用神经网络,我们可以通过逼近拟合出几乎所有的函数,比如线性函数和三角函数等。高二的第一次金院士计划,我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收获颇丰,为机器学习方面的实践打下基础,也希望日后能更多地进行交流。

张盛喆:在这次的复导计划与叶老师的交流中,我主要学习了一些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在前几次的交流中,我对雷达的概念有了大概的认知。这次我了解到叶老师的实验室中,只要是与电磁波相关的课题,都是可以做的,于是我就对雷达背后底层的物理知识、电磁波相关的物理知识产生了兴趣。在叶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习了在加入了微积分知识之后,梯度、通量、散度、环量、旋度等一些大学物理新引入的物理量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感觉对于物理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真是非常有趣的一次交流。

顾思远:本次复导活动我受益良多。这次是高二以来第一次前往复旦大学江湾校区,这次更改了新的模式,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一对一的和教授进行交流学习。我这次在杨教授和吴博士的教导下,完成了对于基础贴片天线的仿真,对CST软件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杨教授也对我的学习和课题进展进行了了解,并为我制订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和计划,让我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有关微带线相关的知识学习。在杨教授的耐心教导和细心规划后,我对于未来的学习有了更清楚的计划和更大的动力,希望下一次我能够顺利完成这些内容,不辜负杨教授的期望,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完善和增进。

李斯杰:有幸能作为金院士项目的一员来到复旦大学电磁波学院进行参观与学习。相较于前几次的经历,这次我们直接和导师、研究生一对一的进行交流。我们一同制定了未来一年的研究计划,研究生为我讲解了他自己正在钻研的课题,教会我一些基础知识。十分期待高二这一年更加精彩的金院士项目。


(学生和导师交流现场)



(文:项目学生、许建丽/图:许建丽/编辑:胡晨、实习生卢相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