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周二,复旦导师计划金亚秋院士项目2025届高三学生开展office hour活动。导师们考虑到高三同学们学习时间宝贵,此次的面谈安排在了上中校园内。金亚秋院士团队的教授以及金亚秋院士本人莅临上海中学,校长和教学处各位主任热情接待了金院士团队一行,首先陪伴各位参观校园,上一次金院士参观的时候,西区尚在建设中,如今已经投入使用。之后各位导师和同学们在工程楼亲切交流,为大家提供各样的支持和指导,并且为每一位同学精心准备了课题评语,对同学们的表现予以高度肯定。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在此次交流中的感想和收获。
(冯志刚校长接待金亚秋院士)
(金院士及其团队参观校史陈列室和西楼)
徐诚浩:11月12日下午,我与王教授在上海中学工程楼汇聚一堂,共同参与本学期复旦导师计划的交流活动。尽管复导计划中的课题研究已圆满收尾,王教授对我的关怀却丝毫未减。交流伊始,他便细致询问了我的学业进展,得悉我在期中考试中表现优异后,王教授提醒我需保持谦逊,勿骄勿躁,持续维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与状态。紧接着,王教授就我即将面临的专业选择问题,与我展开了深入讨论,这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与焦虑,更赋予了我面对高三挑战的从容与自信。对于王教授持续不断的关怀与美好祝愿,我心存无限感激。我深知,唯有不懈努力,方能不负王教授的殷切期望与深情嘱托。步入高三,我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披荆斩棘,勇攀学业高峰。
黄子馨:今天是令人期待已久的导师评语签名和一对一交流环节。有些遗憾的是徐丰导师因事远赴北京,未能莅临现场指导,最后托王海鹏教授携带导师评语至现场代笔签名,妥善解决了各项事宜。王海鹏教授和徐丰教授是共事许久的同事,他们一同指导研究生。复导计划自伊始以来,除了最初几次,绝大多数谈话都是和徐诚浩同学一同在王教授的指引下进行的,在此我衷心感谢王海鹏教授的指导付出,可以说,他亦是我的第二导师。导师评语签名完成后我们谈及学业与未来志向,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他的职业经历和献身学术的热忱,并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勇攀高峰,不要随波逐流背离自己的初衷。我们还聊到《月亮与六便士》中抛妻弃子的史特利克兰,挖掘理想与现实冲突背后的解决方案。王海鹏教授幽默地评价说他“觉悟太晚,志向应当早早追求,既已成家立业,就当担负社会责任,否则只会遭人鄙夷。”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谈话。没有紧张的课题交流环节,没有面试形式的问答环节,有的,只是畅谈人生去向和价值。这次交流,我学到的不是知识,是笃定信念,坚守理想的决心。
王子依:今天有幸再次与复旦导师见面。在这最后一次office hour中,王岩老师为我撰写了课题评语,肯定了我两年来在导师和研究生指导下的研究成果。我们还探讨了未来的规划,从200天后的高考,到专业、就业选择。转眼两年在复旦大学的项目学习悄悄结束,回望从2022年12月至今,在金院士项目中我收获颇丰,从对电磁学仅限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到如今完成一套微波通讯工程的课题。我由衷感谢复业大学、上海中学提供一个如此珍贵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教授,还有学长的指导与帮助,为我打开科研的大门。
黄钰涵 :11月12日是我们高三参加的第一次复导,每位同学都有幸能从繁忙的学业中抽出一个半小时来与各自的导师进行一对一交流。由于课题的工作已经完成,我和谭老师主要就专业的选择和大学生活进行了探讨。谭老师为我介绍了复旦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学习内容和分流方法,讲解了大学中GPA评分和高中考试的区别,并针对我希望选择的方向给出了前2届学长学姐的案例作为参考。谭老师告诫我,学习是终身的事情,高三的学习有起伏是很正常的,切不可因一次考试失利而气馁,而要坐得住冷板凳,坚定自己内心的信仰,终会有所收获的。本次复导为我并不很顺利的高三指明了方向,让我更有勇气,也以更加平和从容的心态应对接下来的学习和挑战。
王淇瞻:周二,金亚秋院士和复旦大学的导师们再次莅临我校,与我校参加复旦导师计划金院士项目的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我与我的导师柳钮滔博士讨论了项目总结应如何修改润色,随后柳博士拿出了他为我准备的课题评语,他谦虚的询问我对评语是否满意,是否需要修改,令我不胜感激。在完成了评语的上交工作后,我与柳博士谈起了金院士项目26-27届学生的情况。我得知复旦方面针对本届学生的反馈,在新的两届学生上适当降低了项目难度,符合高中生的能力,校方对我们学生的关心爱护使我感动。我还得知27届的学生主动要求承担更高难度的任务,他们的挑战精神让我看到了后来者的优秀,“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复旦导师计划金院士项目一届比一届更好,感谢金院士和导师、教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样一个接触前沿科技的平台。
刘新东:12日的复导office hour是复导计划中我与付老师的最后一次会面,但不会是我和付老师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会面。这一次会谈,付老师并未带着学术性的问题前来,这一次,她以前辈的身份指导我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解决了一些在大学中我可能会遇到的迷茫。付老师提出了一些令我有些诧异的观点,比如在遇到人生疑惑时,不应听取同辈人的意见,至少也要寻求长辈的帮助,或者可以转向人物传记寻求帮助,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让我感受到了不同年龄层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的确不太一样。除了这些,付老师还和我促膝长谈了许久,我感到复导计划的存在于我而言是一种幸运。感恩复旦。
田宸宇:在上周的复导活动中,我们与教授在工程楼进行了高三第一学期的学习交流。在活动中,教授亲切地询问了我们校内的学习情况,并对我的复导项目结题报告作出了精心点评。老师教导我们,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并殷切希望我们不论之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能从这段学习生活中获得经验和体悟。同时老师也鼓励我们抓紧高三的最后时光,努力拼搏,踏上更好的平台。总之,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未来也将继续努力,不负教授期待。
姚智旸:最近也即最后一次“复导计划”活动,为高一至今的金院士项目活动作了一次极好的总结。我与导师交流并且大致总结了过去两年来的主要活动、收获。在项目活动中,我通过相关书籍的阅读、相关程序的查询以及调试,探究了利用无人机作载体的遥感技术及其所获得数据的处理。在提前接触大学的课题研究模式和拓展视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虽然这一项目的研究告一段落,但我在项目探究过程中所领会到的创新精神、钻研精神,都将在未来的学习中作为宝贵经验对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项目圆满结束之际,我想感谢复旦大学与上海中学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而我也将秉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之精神,不断追求进步与突破。
(师生开展office hour活动)
(文:许建丽/图:杨嘉伟/编辑:胡晨、实习生张思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