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精品荟萃,点亮未来 ——我校7位教师在202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入选精品课

2024-04-10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确定并公布了2023年“基础教育精品课”名单,我校葛晨娴、许建丽、刘烨、徐莎、吉帆、罗陵君、张漪七位老师所执教的教学课例经学校推荐,区、市级推选,最终经教育部专家遴选,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体现出学校在“双新”背景下的“三高”教学特色,也是上海中学持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成果。



葛晨娴

葛晨娴,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有多年毕业班数学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富有激情。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入选课程介绍:

主讲课程选自沪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三角函数”“7.3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本节课通过与函数y=sinx图像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参数A,ω,φ的变化对函数y=Asin(ωx+φ)图像的影响,理解参数A,ω,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三角函数描述客观世界中的周期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素养。



许建丽

许建丽,中学一级教师,复旦大学物理学博士,上海市空中课堂授课教师。曾获全国中学物理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市高中实验教学说课三等奖,指导学生课题获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物理铜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入选课程介绍:

主讲课程为沪科技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九章“静电场”第三节“电场力 电场强度”。利用实验、科学推理等手段将抽象的电场可视化,引出定性描述电场的电场线概念以及定量描述电场的电场强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电场,助力培养学生的物质观、科学推理等核心素养能力。



刘烨

刘烨,中学化学一级教师,曾获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优秀辅导奖”,被评为“徐汇区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并在《现代教学》期刊发表论文。



入选课程介绍:

主讲课程为沪科技版必修一第四章“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第3节“核外电子排布”中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本节课通过分析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数据,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悟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



徐莎

徐莎,中学一级教师,上海中学第三期特研班成员,参与市、区级课题3项,参编书籍6本,曾获得第36届“优秀教师君远奖”、上海中学“育人奖”等荣誉,指导班级曾荣获区、校先进班级,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区级英语辩论赛和北大模联等活动并获得最高奖项。



入选课程介绍:

主讲课程为高中英语(沪外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Food: Reading B + Critical Thinking”,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说明文语篇,识别主题顺序,并结合具体例子深入理解饮食和文化的紧密关联;引导学生对本单元与饮食和文化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并从饮食文化关联的角度去分析饮食文化差异,理解并尊重不同的饮食文化,提升批判性思考和综合表达能力。



吉帆

吉帆,中学美术教师,上海美院本硕,绘画作品曾入选上海美展等各大展览。



入选课程介绍:

主讲课程为沪书画版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1《绘画》第二单元“形体的存在形式——空间”第6课“透视-视觉的规律”。本节课介绍绘画中的透视规律和技巧,分析透视的基本原理及其原因。引导学生在实践运用透视规律的过程中,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透视在绘画及生活中普遍应用的情况,感受人类在视觉求真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



罗陵君

罗陵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2019被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旅局评为“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作为徐汇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徐汇区美术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学美术教研组组长,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上海美术展览并在2017、2019连续两届获得上海美术大展最高奖白玉兰优秀奖,作品被中华艺术宫、上海档案馆、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久事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等机构收藏。



入选课程介绍:

主讲课程为沪书画版高中美术选择性必修1《绘画》第二单元“形体的存在形式——空间”第5课“绘画中的空间”。绘画中的空间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在这个课程中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空间的概念以及如果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方法。



张漪

张漪,上海中学音乐教研组青年教师,上海市空中课堂授课教师,录制初、高中艺术、高中音乐课例十余节。曾获徐汇区“一师一优课”艺术学科“优课”奖;上海市中学艺术学科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徐汇区选拔赛初中组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艺术学科二等奖;上海市艺术学科德育教育教学优秀案例;2020-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艺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双新”推进开拓奖。



入选课程介绍:

主讲课程为高中艺术(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 《舞蹈创编与表演》第三单元“跨时空的舞蹈”第三课“精神的追求 不羁的舞步——中国现代舞”。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模仿、舞蹈编创等艺术体验中,联系文化情境,了解作品《看不见的墙》的艺术语言特点,理解其用现代舞形式深入中国社会生活,揭示当代青年人心理状态的主题与内容。通过情境化的舞蹈创编与表演,感受中国现代舞向内探寻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旨趣,了解中国现代舞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呈现出的多元化、本土化的艺术特点。理解当代生活及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舞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感悟现代舞的中国故事及审美特征,理解中国现代舞蹈文化。



近年来,随着“双新”政策的深入实施与持续推动,学校积极落实并实践了多项重要项目,如 “双新”背景下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实施交流研讨会、“双新”背景下红色经典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研讨会、“双新”背景下上海中学地理教学的校本化实施分享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他们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展望未来,上中教师将继续以“双新”理念为引领,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创新之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服务,共同开创学校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文:胡晨、实习生史晨越/图:入选精品课教师/编辑:胡晨、实习生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