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2024年高中英语北京·上海·浙江·深圳“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交流系列活动在上海中学隆重举行。活动由上海中学教学处主任树騂老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晓堂老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英语教研员葛炳芳老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于弟老师、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孟莎老师和四地一线英语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将电子词典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经验与方法。
(树騂老师主持)
一、各展风采,特色鲜明
上海中学的方维芊老师以“Endurance: the story of Ernest Shackleton, hero of the Antarctic”为课题,开展了一堂电子词典辅助的阅读课。本课教学目标明确,旨在通过分析沙克尔顿的南极探险经历,让学生深入领会主人公在极端困难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为此,方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从引导学生看广告和标题预测文本内容,到绘制探险路线图并梳理途中遭遇的重重困难,再到深入分析沙克尔顿解决困难的方法及其体现出的能力,最后以撰写墓志铭收尾,逐步引导学生感受英雄的内心与品质、探究主题意义。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表现令人瞩目。在开场互动中,他们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之处合理推断出基本信息,对标题把握精准,提出的问题质量颇高,为后续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随后,方老师巧妙运用多模态手段,结合数字技术让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可视化,激发了学生的有效产出,如画地图时学生能用不同线条和颜色标记路线与困难,墓志铭创作中能实践模态转换。同时,本课中词典不仅能用于查询词义,还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成为拓展知识和启发思维的得力工具,为英语教学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方维芊老师授课)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江雨薇老师展示了一堂电子词典辅助的英文小说赏析课,“To Kill A Mockingbird--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urageous person”。江老师以“追求与挑战”为话题,将英文原版小说阅读与词典使用巧妙融合,旨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勇敢的内涵,领悟其与鲁莽的区别,探究勇敢背后所需的诸多能力和品质。
江老师从文本分析出发,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在学习理解阶段,从剧情和描述两个角度展开,让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作者用词;应用实践环节,学生学以致用,赏析作者的用词精妙之处;迁移创新阶段,学生在新情境中描述勇敢人物,锻炼了知识迁移能力。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在老师的引导下展现出了超出预期的热情和能力。江老师对词典的使用高效且多样化,不仅在课堂上助力学生精准理解词汇,还在小说阅读前期帮助学生拓展相关背景知识,如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歧视现象等。
(江雨薇老师授课)
二、真知灼见,助力提升
课后,评课专家分享深刻见解,深入剖析电子词典于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这一关键议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借鉴和方法指引。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孟莎老师对两位授课老师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方维芊老师和江雨薇老师的课程设计紧扣主题,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超越文本,精准把握语篇的主题意义。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更展示了纯熟的教学引导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充分践行了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将课堂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表达和交流,是理想课堂的生动写照。同时,两位老师对教学资源的运用独具匠心,方老师的多模态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江老师的电子词典应用让学生在需求驱动下主动学习。此外,两节课中贯穿始终的开放性问题和创造性活动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从学生的出色产出中可见一斑。同时,孟老师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如给予学生全面关注、优化时间把控等,以促进生生互动互评更加充分。
(孟莎老师评课)
随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于弟老师分享了对阅读融合课的深度思考。她将两节课概括为课内课外阅读融合课,强调其聚焦同一主题、融合读写、衔接课内外的特点。于老师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思路表示赞赏,同时建议可尝试引入AI智能体等新工具,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于老师认为可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如采用更贴近生活的输出形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享深圳在英语教学中的做法,于老师强调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呼吁教师重视课外原版阅读,为学生找到适合的阅读材料,让阅读成为教材语篇的有力补充,让学生通过愉快阅读,自然习得英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于弟老师评课)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英语教研员葛炳芳老师总结了两节课主题明确、以意义为核心、落实自主学习的显著共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加工成果表达思想、展示思维成果,实现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得到充分保障,在讨论、阐述和互评中展现出深度思考。同时,电子词典在两节课中的融入自然流畅,常态化使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此外,问题链的设计使课堂节奏紧凑、信息密度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丰富和拓展。为了让学生的迁移更有效,葛老师建议教师注重意义加工的结构化提炼,使学生能够从多维度、系统化考量主题表达,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影响。
(葛炳芳老师评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晓堂老师围绕电子词典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点评,详细分析了两节课中使用电子词典的具体环节、动因以及效果,引发了与会教师对电子词典有效应用的深入思考。对此,程老师提出了两个具有建设性的切入点。一是从课型和教学内容本身出发,思考在不同课型中处理词汇时是否需要使用词典,以及如何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词典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二是从电子词典的功能入手,深入研究其各项功能如何服务于教学,如利用联想功能帮助学生拓展词汇,提高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等,为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电子词典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程晓堂老师评课)
三、收获丰硕,未来可期
本次活动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教师们不仅从教学展示和评课研讨中明确了电子词典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向与策略,还收获了在英语教学中提质增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更激励了教师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相信在此次活动的推动下,教师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归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高效的英语教学,助力莘莘学子在英语学习的海洋中勇敢追求、直面挑战、扬帆远航。
(文/图:徐莎/编辑:实习生杨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