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讲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023年3月19日,上海中学1963届校友、著名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童兵教授为上海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一场分享上中校友对25届莘莘学子期望与忠告的讲座。
童教授先是简单地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教授在五岁移居上海,在上海中学度过六年中学生活,又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1968年毕业。1993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2001年11月被母校复旦大学引进。随后,童教授以一名上海中学老校友的身份,将20世纪60年代的上中旧事向同学们娓娓道来。教授指出,那时的上中学子,不仅学业成绩领跑全市,劳动经验也同样丰富。能吃苦,肯奋斗,勤动脑的上中学子优良品质,自那时便已有了。童教授希望同学们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不仅要为自己读书,更要为母校,为祖国,为民族而读书,为中国未来的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讲座使同学们对于老一辈学者的艰苦经历与顽强奋斗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童教授生出了由衷的敬意。希望25届同学们不负童教授的期望,奋发图强,胸怀大志,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


(童兵教授带来主题讲座)

(学生认真听讲)
(文:高一(8)班 杨若琳/图: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化学微课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本次复导依旧以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展开。首先对于对称性匹配原则进行了讲述。只有对称性相匹配的原子轨道之间才能进行线性组合,若是对称轨道的组合为б轨道,否则为π轨道,紧接着讲述了最大重叠原则,该原则要求重叠积分趋于1,明确上述原则后进一步对于分子基系电子构型及键级进行了教授。
在讲述完共价键知识后开启了对于离子键的讲述,其本质为一种弱相互作用,没有方向性,与共价键不同。同核双原子分子间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异核双原子分子则不重合,常用偶极力矩表示,单位为D(德拜)。
后来教授讲述了自己实验室偏生物方面的研究,关于通道蛋白的功能仿生。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以上便是本次复导的内容。


(侯军利教授介绍对称性匹配原则)
(文:高二(1)班 房新宇/图: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生物微课程——核酸化学
2023年3月19日晚18:00,复旦大学朱炎教授为同学们讲授了第四节复旦导师计划生物微课。朱教授以等级考为着眼点,围绕生物化学展开授课。今天的主题是核酸化学。
RNA和DNA的骨架结构是由磷酸二酯键连接核苷酸形成的。核苷酸是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其中,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核苷的结构为Base+Sugar。核糖的碱基有ATCGU五种,A为腺嘌呤,G为鸟嘌呤,C为胞嘧啶,T为胸腺嘧啶,U为尿嘧啶。U存在于RNA中,T存在于DNA中。A与T或U配对,G与C配对。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tRNA和DNA上的稀有碱基。tRNA上有肌苷,假尿苷,7-甲基鸟苷和4-硫代尿苷。DNA上主要有甲基化碱基,起到保护并调节遗传信息的作用。
之后老师介绍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史,并强调了双螺旋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特性,还向同学们科普了DNA其实有三种结构,A-DNA,B-DNA和Z-DNA。DNA具有亲水性。在之后老师介绍了DNA的半保留复制,这一过程由5’到3’端进行。
最后老师向同学们科普了突变的概念。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外界因素引起的突变。自发突变主要有脱氨基,而外界因素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因此同学们要尽量少吃隔夜蔬菜,小心辐射等。突变与衰老和癌症等疾病相关,值得同学们的注意。
虽然因为场地原因,今日的教室格外狭窄,但同学们依然听得十分入迷。这节课不仅让同学们对于核酸的化学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课内学习很有帮助,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生活常识。


(朱炎教授讲授DNA结构)
(文:高二(10)班 朱逸琪/图: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数学微课程——贝叶斯公式
教授继上一次《决胜21点》为同学们讲解贝叶斯公式。P(类别|特征)=P(特征|类别)· P(类别)/P(特征)。以婚姻为例,如果发生嫁的概率大于不嫁的,那么则判断为嫁,反之则(不容易)嫁。P(嫁|高富帅)=P(高富帅|嫁)·P(嫁)/P(高富帅)。对应预测问题:欺诈还是不欺诈与否在用户各种特征存在的概率是多少?在数据量大的时候,根据中心极限定理,频率近似等于概率,根据训练集进行统计即可。P(A|B)=P(B|A)· P(A)/ P(B)。
教授以《非诚勿扰》讲解了各方面比例,分析了牵手不成功的原因。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际案例,计算机也是这样计算的,数学就是这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当然个体也可以通过自身选择,改变分子值,从而影响最终概率。
如果特征有关系呢?这便会导致很难让两件事情完全独立。现实中一个教辅材料,同学们用学生成绩——时间作图,演绎:从一般规律到具体现象。同学们可以建立模型,计算归纳从具体现象到一般规律。同学们可以通过这种数据计算人类疾病等现实问题。这也是AlphaGo在围棋中的运用,精明地计算放每个格点的胜率,甚至推测下一步。


(张诚教授讲解贝叶斯公式)
(文:高二(2)班 冯运佳/图: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物理微课程——自然科学起源的探讨
2023年3月19日,盛教授为学生们带来了复导计划物理方向的第四次课。
首先,盛教授回顾了前几次课有关李约瑟之问、自然科学的起源的内容,并提到了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盛教授认为,惯性参考系是科学信仰的“伊甸园”,合适的惯性参考系之下物体的运动的变化是由于外界的作用,由此引出了牛顿运动学三定律。盛教授讲解,牛顿的因果律是机械的因果律,也就是原因瞬时导致结果。然后,盛教授介绍了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而微分由此诞生。随后,盛教授播放了一个视频,介绍了牛顿写作与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过程。最后盛教授结合开普勒三定律推导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牛顿三大定律,了解了牛顿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


(盛卫东教授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文:高二(9)班 袁昌昊/图:朱旭倩/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