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报道(2023.03.05)

2023-03-06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讲座——经济学与生活

2023年3月5日,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陈钊教授为上中高一复导学生做了一场题为“走近经济学”的精彩讲座。

陈教授首先带同学们初步了解经济学,并指出经济学是一门选择的学科,目的是使政策、资源、市场更有效率。接着他通过实际生活中吃饭、健身等问题,介绍了经济学的主要分类。他又讲述了几个幽默的笑话和滴滴事件、廉租房政策等贴近生活的例子,告诉大家如何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利弊的权衡是经济学的关键之一。他还说,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经济学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最后介绍经济学不同的研究方向、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等经典模型,为同学们打开了经济学的大门。

陈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一个又一个笑话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将讲座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经济学有了基本了解,学会了在日后的生活中用经济学原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陈钊教授带来主题讲座

(学生认真听讲)


(文:高一(8)班 李添意/图: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物理微课程——自然科学起源的探讨

2023年3月5日,盛卫东教授为学生们带来了复旦导师计划的第二次课。

盛教授首先回顾了上节课提到的李约瑟之问以及有关宗教与自然科学的讨论。宗教是人类认知自然的原始方式。如果人们认为相同现象背后有不同原因,人类探索自然就失去了意义,自然科学也不会诞生。盛教授提到,单一神教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由单一神来决定,而物理学认为一切然现象都由一套统一的规律来支配。自然科学是一种信仰,来源于单一神教,两者相似之处就在于现象背后的“统一”之处,而这是多神教所不具备的。

接着,盛教授介绍了宗教起源的神迹,以及物理学的“神迹”。盛教授指出物理学神迹的必要条件是易于观测,且有周期性的现象。

本次课程探讨了单一神教与自然科学诞生的关联,并讨论了科学萌芽的条件。



(盛卫东教授与同学们探讨宗教与自然科学的联系)


(高二(9)班 袁昌昊/图: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化学微课程——基本化学理论

侯教授以多电子原子与周期律这一与高中化学紧密相连的内容开始了本次课程的教学。对于同一多电子原子,他为同学们揭示了原子轨道能量与主量子数以及角量子数的关联,并给出了定量计算。经计算后,发现4s轨道能量小于3d轨道,产生了能级分裂与交错的现象。

根据上述原理,侯教授又继续讲授了其应用:电子的填充顺序。首先根据取向可知s、p、d、f轨道名最多可容纳2、6、10、14个电子。在不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时,电子应当先进入能量最低的轨道,这是人类总结出的经验性结论。教授用元素周期表为同学们做了详细的阐释。

根据电子排布规律的周期性,于是得出原子所代表元素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周期性的递变,这便是元素周期律,并由此介绍了电子亲和能等内容。

以上便是本次复旦导师微课程的内容。


(侯军利教授介绍元素周期律)


(高二(1)班房新宇/图: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数学微课程——以谷歌为背景的经营利益学

张教授紧接上节课为我们讲述了线性代数。设B是n阶矩阵,如果数λ和n为非零列向量x使关系式Bx=λx成立,那么这样数λ称为矩阵B特征值,非零向量x称为B的对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式Bλ=λx也可写成(B-λE)x=0。这是n个未知数n个方程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它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列行列式|B-λE|=0,E为单位矩阵,和B的阶数相同。所以PR的求解是计算该方程组中特征值为1的特征向量!

如果PR是动态变化的呢?如何把这种动态性体现在网络里,从而更好地计算有时效的PR?教授用2022年沙特世界杯中足球比赛类比PR的动态性。

之后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搜索引擎的历史,于1994-1996年出现,而Google是1996-1998年创立的,一开始创始人决定把搜索技术卖出去,没找到买主,都忙着办门户网站,他们决定为门户提供搜索服务。Yahoo当时觉得Google太贵了,而微软就觉得这东西没必要。所以这两个大学生便自己硬做着头皮做。谷歌最后每年营业额很高,远超Yahoo。其盈利模式便是位置竞拍。每位竞价者对自己的位置满意,因而为每次点击付钱。每个位置会获得不同的流量。每次点击对每位竞价者带来价值是一样的,固定起拍价是其基本原则、所有人都无法预测多少人来竞价,但位置是固定、有限的。情景1:供大于求或供等于求,竞价者少于等于位置。情景2:供小于求。(过度竞争),竞价者数量多于位置。在营销压力之下,利润之争变为了流量之争。


(张诚教授讲解PR的动态变化)


(高二(2)班 冯运佳/图: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生物微课程——蛋白质的结构与作用

2023年35日晚1800,复旦大学朱炎教授为同学们讲授了第二节复旦导师计划生物微课。朱教授以等级考为着眼点,围绕生物化学展开授课。今天的主题是蛋白质的结构与作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直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2种,分别是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脯氨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天门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硒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接下来朱老师详细为同学们介绍了这22种氨基酸的名称与它的来历。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活泼有趣的例子让在场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针对其中一些较为特殊的氨基酸,老师也详细讲述了他们的用途,并提醒同学们不要相信伪科学。

接着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吸光率的概念。其原理是朗伯-比尔定律。根据该定律,吸光率A=lgI0/I=εbc

最后老师介绍了蛋白质的几种结构。蛋白质共4级结构,其中老师详细介绍了2级结构。肽键将氨基酸首尾相连形成肽链,最后连接成蛋白质。蛋白质有α-螺旋结构,β-折叠结构和β-转角结构。其中α-螺旋结构的典型例子是人的头发,该结构可以拉伸。β-折叠结构的典型例子是蚕丝,该结构不可拉伸。

这节课让同学们对蛋白质的了解更加深入,对课内学习很有帮助,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生活常识。


(朱炎教授向同学们介绍蛋白质结构)


(高二(10)班 朱逸琪/图:朱旭倩/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