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复旦大学—上海中学学术兴趣及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科研实践项目启动

2022-12-07

2022年12月2日下午,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中学“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科研实践项目启动仪式在江湾校区交叉学科二号楼举行。此次全新启动的科研实践项目为“导师制计划”的第六个项目。参与项目的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金亚秋院士创立,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信息学院徐丰教授,依托良好的电磁信息领域研究基础,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结合新工科学科建设,致力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空天电磁信息科学基础研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副校长徐雷,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亚秋,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党委副书记樊新强,教学处主任树騂,副主任张智顺,高一年级组张甲、胡立雪老师,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及参与科研实践项目10位学生和带队老师出席仪式。


3CF72

43193

(会议出席人员)


仪式上,金亚秋、徐丰等10名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受聘为科研实践项目导师。金力、徐雷、冯志刚、樊新强为导师颁发聘书。


(颁发证书)


金力校长表示,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是现阶段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都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优化衔接势在必行。复旦提供最优质的实验室与师资资源,上中选派最优秀的学生和带队教师,双方强强联手,共同瞄准前沿科学问题,激发学术探索的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效衔接的一种尝试。


3A96A

(复旦大学金力校长发言)


冯志刚校长鼓励参与科研实践项目的上中学生,要珍惜提前进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学习的机会,认真对待参与的小课题,也要平衡好心态,敢想、敢做、敢试错,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成功前的失败。他还要求上中教师要及时跟进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践进展,确保学生们珍惜实践机会,收获成长。


3D180

(上海中学冯志刚校长讲话)


金亚秋院士表示本项目是他对中学母校的一次回报,也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的一次实践,期待以此点亮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拓宽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眼界,并为大中学衔接提供一次探索经验。


36F5A

(金亚秋院士鼓励上中学子)


【学员感悟】

金亚秋、柳钮滔老师共同指导的王淇瞻同学表示金院士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柳博士分享的嫦娥探月着陆点选择工作也让他大开眼界,憧憬着自己成为新一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徐丰老师指导的黄子馨同学表示导师帮她指明了后续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介绍了实验室各研究领域的工作和项目,也被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热情所感染。

杨国敏老师指导的郭焕琨同学表示在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数理基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科学探索和做数学竞赛题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更多的尝试和试错,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益处的。

谭恺老师指导的黄钰涵同学表示导师认真地为其讲解了仪器的使用方法,耐心地解答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给予了她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的勇气。

王海鹏老师指导的徐诚浩同学表示导师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并为他布置了下一次学习交流前的学习任务。

王峰老师指导的姚智旸、田宸宇同学表示本次交流使其了解了遥感技术与电磁波的关系,以及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研究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兴趣。

付海洋老师指导的刘新东同学表示通过活动了解了许多当下正在研究的科技热门领域,与导师的第一次见面中,两人促膝长谈并有了初步的了解。

王岩老师指导的王子依同学表示本次交流使其了解到了科研方向的前沿性以及对于基础知识的高要求,高中生提前涉猎这些领域是挑战,更是机遇。

叶红霞老师指导的姚奕丞同学表示导师与他探讨了探测海洋需要测量的数据以及可能的实现方式,并安排学员学习有关海洋遥感和海洋高度计的相关知识,使其意识到了信息时代从互联网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性,对海洋遥感有了初步的认识。


48474

(合影)



(来源:复旦大学融媒体中心、文字:李斯嘉,上中教学处、摄影:戚心茹、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