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下午16点,上海中学本学期第三次青年班主任沙龙活动正式启幕,主题为“全员导师背景下班主任的责任与担当”。邀请到了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德育与师德研究部副主任、正高级教师张俊指导,上海中学德育处、年级组长、班龄三年以内的青年班主任、见习班主任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德育处主任王莺老师主持。
(张俊老师授课)

(德育处副主任王莺老师主持活动)
活动伊始,高一年级副组长张甲老师分享了“我的育人故事”。张甲老师分享到,教师首先应业务能力过硬,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教师应该有同理心,在讲题过程中有耐心,基于学生的解题方法作针对性的指导,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对于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应主动关心、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想尽一切办法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基于全员导师的身份与学生谈心,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


(张甲老师交流分享)
接下来,与会老师进入了“你说我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与会班主任们积极提出问题,张主任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例如,针对“如何鼓励学生提高向教师单独请教和咨询的主动性”问题,张主任建议班主任通过全员导师谈话的形式与学生建立联系,告诉学生除了当面沟通,还可以通过留言、写信等形式沟通;和学生作约定,除了约定老师可以为学生做什么,也可以约定学生可以为老师做什么,比如帮助老师收发作业,从而增加师生互动,扩充师生建立联系的方式。针对“高中生谈恋爱并向老师主动倾诉,老师应如何帮助学生”的问题,张主任建议教师和学生谈心时从恋爱问题扩展到整个人生的规划,提醒学生注意避免肢体接触,推荐学生阅读哲学书籍,在适当时候与家长沟通,让家校沟通取得有效的成果,让家校成为心灵的港湾。

(与会老师进行你说我评)
为助力青年班主任在全员导师背景下育人能力的提升,张主任开展了《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班主任的责任与担当》微讲座。张主任强调,当前,育人工作遇到了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疫情通报、教育惩戒等新挑战。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新时代学校德育的五大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而基于当前上海中学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特点,在导师配置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和自主权,班主任、心理教师等具有较丰富育人工作经验的教师可优先承担特殊需求学生的导师工作。张主任向与会教师们分享了师生谈心谈话的几点注意事项:选择安全的谈心谈话场所,选择针对学生实际需求的针对性的话题,在期初期末、重大考试、特殊事件发生等时机时开展谈话,注意学生隐私的保护等。最后,张主任向与会教师们分享了五项管理的核心词:作业管理,各科协作;手机管理,重在坚持;睡眠管理,提倡效率;读物管理,示范引领;体质管理,野蛮体魄。

(张俊老师开展讲座)
最后,上海中学全员导师课程负责老师方维芊老师对青年班主任的成长发表了导师寄语。首先,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通过全员导师的家访等形式与学生更好地交流,提升教育效果;其次,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关心、全员导师的寄语、期末评语中的鼓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在长期的师生交流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通过分享所得,教师们解决所惑,在新的启示与思考中,本次青年班主任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方维芊老师发表导师寄语)

(成员合影)
(文:王子璇/图:杨嘉伟/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