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2月2日,我校举办了“校友进课堂”活动。作为上海中学的生涯规划德育课程品牌活动之一,“校友进课堂”旨在邀请在各个领域的优秀校友和同学们近距离沟通,用幽默、亲和的方式,怀着热忱与真心和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传授着自己的经验,让同学们能找准自身志趣能之所在,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并能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有计划地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发展自身,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乃至世界观,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好终生准备。
今年我校邀请了来自政府、财经、医学、企业管理等方向共11位校友来到学校为同学们开展讲座。同学们和各个领域的优秀校友们零距离交流,围绕职业兴趣、职业的角色和社会地位、职业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各行业卓越人士的共性品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更成熟的思考。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同学们的记录,一起来回顾下这次精彩的活动:
01
05届-肖立
风险投资主题分享
肖立校友为我们介绍了他的个人履历,由二级市场转入一级市场,从相对较短周期的市场转入了相对较长周期的市场。这8年时间让学长有许多感悟。听了学长对风险投资行业的介绍,学长认为该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募投管退”,即募集、投资、管理、退出。投资分为种子轮,天使轮等,一场投资的周期可长达10年。这些都是外行所不能想象的投资内幕,投资远不是想象中的轻松“梭哈”活。从中,我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要坚持自己的选择,绝不能半途而废。


Q:为什么要投资?
A:为了有更高的收入、有面子、光鲜的工作状态、能和一群大佬交流等等,这些原因并不能让我在这条路上走很远。而是应该有底层的好奇心,终身的学习热情,从中认识世界,理解个性,认识自己,平和心性,这之才中是投资的意义。
02
07届-吕依凌
巨大生意机会中的优等生困境
吕依凌校友曾就读于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之后在优秀的大公司工作,2015年她选择出国深造,却在第二年辍学回国创业。我惊异于她的选择,也佩服她的勇气。学姐告诉我们当时的她陷入了迷茫与疑问:“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能获得什么资源,创造什么价值?”她认为创业于她而言是更有动力与兴趣的。随后学姐向我们分享了创业者的共性:第一是需要高自尊,敢于“被冒犯”,第二是需要冒险感,突破安全感,第三是需要有竞争心,有“赢”的欲望,第四是看见远方与关注当下并重。学姐在每一个特质中都结合自己的亲生经历,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讲座的最后,学姐总结出了优等生在创业中具有的优势,即具有更高的眼界,更强的学习能力和优质的人脉,鼓励同学们听从内心,顺从自身性格选择人生道路。


Q:创业中会遇到很多风险,您是如何做risk management的?
A:其实面对风险,最重要的是享受它,这是创业者很重要的一种素养。平时也要注重锻炼面对挫折,面对风险的能力,毕竟对于优等生来说,受挫能力可能是在创业中的一个劣势。
03
09届-江嘉骏
与学术结缘:一个大学老师的选择与感悟
江嘉骏校友来为我们分享了他在学术人生中不同选择。在上中读书时,上中带给了他独立自律生活的能力。在面对升学的抉择时,他选择了北大去感受多元化的生活。但是即将到来的毕业带给他焦虑。他建议我们面对选择是应该先过好自己现在的生活。对他而言,他选择了直博,也是因为这段经历和他面对科研时的自我激励和好奇心,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学长的分享让正处于迷茫的我们有了视野的拓宽和新的选择。学长还提到,当面对兴趣与功利的选择时,他建议我们判断兴趣是真正愿意去做还是只是来源于一时的爱好,再去平衡好二者。


Q:在进行一些创造性工作的时候,有时会缺乏一些灵感,请问您一般是怎么寻找灵感的呢?
A:其实灵光乍现不像故事里说的那样浪漫。灵感来源于积累,一步一步的积累才可能得到那一刻的灵感迸发,从而获得小的突破,在行业内有所贡献。
04
14届-曹羽钦
分享我的医路成长:Curious, Humble and Unique
曹羽钦、赵诗葳校友来为同学们分享了她们的“医”路成长。她们主要从curious、humble、unique三点进行分享。曹学姐先讲述了她的求学经历:从法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到临床和瑞金医院的实习,中间休学一年去法国参加master2的攻读再到回国的进修培训。接下来由赵学姐分享她参加FFI项目作为外籍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值班等经历。她谈到中法医师的差异在法国的收获以及多样的人生选择。接着曹学姐阐释了humble(敬畏与同理心)的意义,对患者、对老师、“医平方”的概念等。她又谈到unique,从她作为一个女性学医、学法语…精力无限的生活提出自己想成为独一无二的花火。最后她总结道,“医”路成长带给她的是兼容并包的国际视野,理性独立的爱国情怀。


Q:您为什么会想到去学医?
A:当时报考医学院的人比较少,而且在家里有学医的氛围。而且那时社会上普遍有一种“女性学医显得很怪”的观点,但是我想要证明自己,打破这个看法。所以我就以十二分的努力去学习,最终也实现了我的梦想。
05
14届-李心雨
拓宽人生的边界
聆听了李心雨校友的分享,我们了解了选调生,即公务员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在离开奋斗了13年的数学竞赛道路后,她立下了深刻了解这个社会的理想和愿望。的确,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自己一直被定义的那一部分。我们应有自己的理想,不能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在讲座中,我们还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般那样美好,基层群众的生活也有诸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不幸。所以我们要更广泛地认识这个世界,拓宽人生的边界!


Q: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拓宽人生的道路?
A:首先要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了解自己,活得明白。其次,可以不断探索这个世界,保持谦卑,保持好奇,保有包容的心态。当然也可以想想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可以在朝,可以在野;可以是蜜蜂也可以是蚂蚁;可以是批判者,也可以是建设者。
06
08届-邓鉴
上海西岸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卓越水岸
今天,邓鉴校友为我们带来了名为上海西岸: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卓越水岸的精彩讲座。邓学长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向我们介绍了徐汇滨江的“华丽转身”。从“铁锈地带”到上海“CORNICHE”,从厂房变公园,徐汇滨江的翻身为上海增添了不少美景,为上海这个正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交出了一张引人注目的名片。从修路造桥讲到历史文脉,打造艺术群,邓学长向我们展示了城市规划师工作的魅力。同时,他还为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给出自己的建议,在幽默中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更给予了我们人生的指导。


Q:您在讲座中提及,您曾在上海中学担任过团委工作。那么,您认为,在上中三年的学习,以及参与各种活动的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
A:在上海中学的学习时光是宝贵的,同时也是紧张的、有压迫感的。高强度的学习压力给我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在上中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抗压能力,使我在工作岗位有更好的适应。
07
06届-宋慧
VUCA时代下的自由与无用
首先,宋慧校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03~06年就读于上中,后在德国学习车辆汽车工业,如今在复旦学习MBA。而后他介绍了汽车工业的流程,其中,他主要负责计算仿真与系统组装验证。宋校友进而解释了VUCA,并提出了四条应对方法。最后话回上中,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朋友。“自驱而有为,自由而无用”是宋校友给我们的一句话,从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要努力且有想象创造力,眼界放宽,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Q:请问您对学弟学妹们有何展望或寄语?
A:还是我刚刚课中提及的——“自驱而有为,自由而无用”。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保持自驱力,同时多项发展,为自己保留多重选择。
08
12届-贾璐琦
成就派或体验派,我究竟想过怎样的人生?
贾璐琦校友虽然未能到达现场,但她精心为我们录制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她先分享了自己从事的职业,接着,她从高中时期开始讲起,讲述了她做出的几次重要的选择,其中在法国的见闻让她从成就派变为了体验派,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当代艺术相关的职业。最后,她建议我们要在高中时期多交朋友,多一些快乐的回忆,将来选择职业时要在兴趣和前景等方面做权衡。


Q:您觉得成就派和体验派哪种是更好的生活方式呢?
A:我觉得成就派和体验派这两种追求来自个人的价值观。有人渴望知识、财富和权力的积累,也有人向往的是丰富多彩的或深刻的人生体验,没有明确的好与不好。我的转变也是来自我大学期间个人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在探索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渐渐找到能够让自己获得满足感的方式,然后那样去生活。
09
07届-叶蔚藜
一名基金经理的一天
叶蔚藜校友通过讲座“一名基金经理的一天”,为我们介绍了行业基本知识与她的工作体会。讲座伊始,学姐回忆了她的校园生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接下来的一段短片让我们对基金经理的日常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姐向我们介绍了她工作的主要内容,即以投资的方式,为客户管理财产。她特别强调,投资行业需要责任心,而一名基金经理是依靠她“对世界的认知”工作的。学姐还介绍了投资中的 “不可能三角”,即低风险,高收益,高流动性三者不可兼得。最后,她列出了一名基金经理需要的特质:判断力,勤奋,克制力,和运气,并勉励我们不断努力。讲座中,叶蔚藜校友风趣幽默,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基金经理的一天,用专业的金融知识解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并鼓励有志于进入金融行业的同学们培养这些特质,不断充实自己,珍惜高中三年时光,在龙门楼中奋发上进,不懈奋斗。


Q:作为一名金融行业工作者,您对于高中生提升金融素养有什么建议?
A:我的建议是先从一些经济基础书籍开始,比如巴菲特的《聪明的投资者》,达里奥的《原则》,这样的书籍更适合没有相关基础的同学阅读作为科普入门。有一些小说,比如《大空头》,后来还被改编成了电影。这本书也与金融行业知识有关。
10
06届-张晶璐
离开母校的十六年
张晶璐校友的讲座一开始,同学们积极交流、分享自己的爱好和梦想,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随后,我们通过“迪士尼一天平均需要准备多少个火鸡腿”的问题了解了管理咨询的具体内容,认识管理咨询师的日常生活。在提问环节,大家一同分享上中生活,交流个人经历,我们了解到许多教科书知识之外的内容,在这次分享中,同学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希望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Q:您去过那么多国家和城市,对比下来哪一个地方是最喜欢的?
A:我在香港读书,在纽约交换,在芝加哥MBA,去过日本,韩国,在台湾做过项目,但我觉得上海是最好的。但是绕过来说,如果你没有出去看过,你不会珍惜上海的好。我以前觉得外国人都是很热情的,等我去到纽约发现其实他们也不会觉得交流生一定要来跟你say hi,而且发现原来大家都乱穿马路。在纽约有很多这种“原来跟我想象的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很好,你要自己去感受。
11
14届-谭羿操
一名涉外律师的职业生涯
谭羿操校友介绍了他作为涉外律师的职业生涯经历。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对于中国和英美的法系、律师事务所的分布和异同,以及法律中各种职务有了初步了解。其中,不同律师生态最令人印象深刻:英国四大律师学院经典而又有些古板;美国White Shoes的二十所律师事务所令人心驰神往;我国香港PCLL考试公信力强、全球适应性广......它们都为培养职业律师提供了平台。当然,想要走上法律道路我们还需潜心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Q:您作为一名涉外律师,有没有什么职业心得?
A:一是热爱,二是钻研。每份职业要想做好,都必须保有一颗热爱它的心。沉浸于其中,才可能将它做好。还有,由于我担任的是涉外律师,所以除了我国的法律知识储备外,还要广泛了解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所以要始终坚持钻研、多学习,多了解。


通过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学校希望学生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与规划未来的能力、正确的劳动与职业价值观以及高中阶段后生涯发展的必要能力和态度准备。
立足于“乐育菁英”的资优生培养目标和聚焦创新人才“志趣能”早期培养的教育理念,为“储人才,备国家之用”,代代校友不断传承,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文、图:上海中学学生会外联部/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