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我有义务告诉年轻人,你们也有机会获奖;虽然机会渺茫,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追求诺贝尔奖,因为去往诺贝尔奖的道路上,我们将获得精彩人生”。
一场激情澎湃、金句频出的诺贝尔奖科学家讲座,在上海中学的大礼堂里,赢得了一波又一波的掌声,也揭开了“科学向未来:2022年WLA顶尖科学家校园行”活动的序幕。
2022年10月11日下午,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发起的“科学向未来:2022年WLA顶尖科学家校园行”活动正式启动。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教授与妻子苏珊·莱维特(Shoshan Levitt)作为首场活动的嘉宾来到上海中学,与师生开展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并参观了上海中学的校史博物馆和创新实验室等。

(莱维特教授参观上海中学校史博物馆)
莱维特教授在演讲中,围绕“如何激发年轻人的兴趣,让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保持长时间的激情”、“从科学青年到诺贝尔奖得主,最重要的因素和机会是什么”、“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当下感兴趣的科学议题”四个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人生和科研态度,并对孩子们探索科学作出了鼓励和建议。
在谈及“激发兴趣与保持激情”的问题时,莱维特教授表示:“热爱科学和长期从事科学工作的秘诀,就是充满激情地去真正享受你所做的事情。秘密就是好奇心和激情,你能够喜欢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并且永远保持好奇心。”
莱维特教授认为,人天生就有好奇心,我们要尽量不要失去好奇心,不要害怕问“愚蠢”的问题,对每件事都感兴趣,也不要害怕犯错误。一个好的科学家,90%的时候是错的,而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科学家,99%的时候是错的,因为他在做更困难的事情。科学研究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我们不知道问题是什么,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我们必须花很长时间去寻找问题,而即便找到问题,我们未必能够得到正确答案,第一次、第二次或者第N次,都将是错的。
谈及“从科学青年到诺贝尔奖得主,最重要的因素和机会是什么”,莱维特教授的回答是——运气。他坦言,很不幸的是,大部分人没有这个好运气。以诺贝尔化学奖为例,每年评选委员会有1000个候选人,他们花费6个月,慢慢地、逐一地考察这个候选人名单,最后选出1个或2个或3个。在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背后,在他这个研究领域还有很多科学家。
莱维特教授表示:“我是幸运的,当我意识到成为诺贝尔奖得主我有多么幸运之后,我觉得我有义务告诉年轻人,他们也有机会获奖,虽然机会渺茫,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追求诺贝尔奖,因为去往诺贝尔奖的道路,我们便将获得精彩人生。探索科学是精彩的人生,因为你在做你的激情所在。”

(莱维特教授演讲)
在莱维特教授演讲之前,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致欢迎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黄兴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执行理事长兼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理事长吴向东出席活动并分别致辞。


(领导致辞)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以“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为三大使命,始终致力于搭建多种类型和分层次的交流平台。首场“WLA世界顶尖科学家校园行”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和上海中学共同主办。
(图、文: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