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本部地理组邓淋丰老师于11月17日上午、杨崝源和李嘉皓老师于11月22日上午在甄陶楼录播教室分别开设了过关课和转正课。市教研员殷育楠老师、区教研员单伟文老师、校教学处主任树騂老师、副主任李锋云老师、张智顺老师及地理教研组的全体老师们观摩了这三节公开课并参与评课。

(11月17日专家观摩邓老师授课)

(11月22日专家观摩李老师、杨老师授课)
邓老师开设的公开课题目为《城市如何“降温”——热力环流》。邓老师通过热点“2022年夏季高温”、“城市热岛效应”导入,提出问题:能否用郊区的凉风吹散城市的热气?从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接着,课程从热力环流原理出发,首先将原理运用到热岛环流中,再拓展迁移至季风环流中,分析上海的风环境。最后,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上海市通风廊道,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课堂旨在按照发现真实情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学以致用、合作探究的能力。

(邓老师授课)
李老师开设的公开课题目为《“险”山探秘—地表形态的变化》。李老师利用三座以“险”著称的山,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探究其为何“险”,它们的地表形态都是如何形成的。通过问题链依次推进,并利用粘土实验、水管实验、木板实验等多种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地表形态的奥秘。

(李老师授课)
杨老师开设的公开课题目为《李子坝的过去、今天与未来——滑坡的成因与防治》。杨老师通过“李子坝地区滑坡多”导入,提出问题:哪些条件影响李子坝地区成为滑坡多发区?从而引起学生兴趣。接着,课程围绕识滑坡、析滑坡、避滑坡等环节依次推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不断发问,引发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考现实中滑坡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地协调观。

(杨老师授课)
评课时,市教研员殷老师、区教研员单老师、校教学处树老师、张老师、李老师对三位老师进行了亲切地指导。单老师肯定了三位老师的学科基本功,认为三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符合“双新”理念。殷老师对三位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师在备课时要以研究者的角度完善本体知识,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角度进行知识建构,善于捕捉地理课上的好问题,记录下来,多加思考,这些都会成为地理课堂上最有价值的东西。

(单老师对邓老师进行指导)

(殷老师对李老师、杨老师指导)

(教学处树老师对邓老师指导)

(教学处树老师、张老师对李老师指导)
(文:陈敏/图:王莺、陈敏/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