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上海中学教学处与德育处联合组织开展了“学术周——院士进校园”活动,邀请樊嘉院士、陈赛娟院士、董绍明院士为上中的学子作线上讲座。三位院士梳理了自己的学术人生并对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提出寄语。教学处副主任张智顺主持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肿瘤学家樊嘉院士,为同学们带来报告《誓为良医——医学科学家的成长之路》。樊嘉院士通过乐于奉献、心系病人;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创新-临床与科研并举;团队合作、传承发展,四大板块诠释了“誓为良医”的精神。并送上寄语: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团队合作,共同进步,独立思考,富有创造,自律坚韧,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永远怀揣梦想并为之奋斗。希望上中学子不负时代赋予新生代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赛娟院士以《不负时代,实现青者梦想》为题,以她人生成长为脉络,讲述了求学经历。陈院士博士毕业后长期以来从事白血病发病原理和治疗学研究,带领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案。她勉励上中学子:梦想成真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从现在起就要学好本领,鼓励同学们去追求科学的真理,投身科学事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董绍明院士,为同学们带来《未来可期,唯有奋斗》的讲座。董绍明院士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阐述了“努力”、“勤奋”、“积极”、“实干”四个关键词。董院士表示拥有健康的体魄,勤于锻炼,这是做好一切的基石;要常怀好奇之心乐于发现,勇于钻研,这是不断前行的动力;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不畏艰辛,坚持不懈,这是指引人生的明灯;还要感恩师长,心存感激,善意待人,这是立足社会的良方;同时还要立足自身,展示自我,这是走向成功的保证。祝同学们拥有色彩斑斓的未来。



本次院士谈人生活动是学校庆祝建团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此为契机,帮助上中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发掘自身优势,培养学科兴趣,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文字:胡晨/照片:学生家长/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