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市2022年3月12日实行线上教学以来,上海中学各学科教研组整合技术与平台,优选课程资源。在冯志刚校长的关心和安排下,老师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实打实开展线上教学。


政治教研组在此次线上教学课程设计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显性德育作用,不仅一如既往地继续坚持以更广阔的理论视角传授课本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是结合时政热点,将疫情中的社会治理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抗疫特殊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语文组依循教育教学规律,关注疫情期间师生心理变化,充分考虑线上教学实际,探索线上线下教学场景的区别,精心设计教授内容,形成课前、课堂、课后教学的联动补充,提升教学的高质高效。课前调整线上视频课的展现内容,通过问卷收集学生的困惑点;课堂上设计更具有交互性的主问题链,以学生课下阅读情况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后让学生利用相关软件,制作海报、微视频、图谱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收集素材、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师们互帮互助,分享教学资料,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历史学科在线上教学期间,坚持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录课的优良传统,发扬组内教师的集体智慧,全力保证线上课程的质量。张泽红、刘庆刚老师率先垂录制了示范课;顾琼敏、刘育琦、常宇鑫和蔡亦昕四位青年教师提供线上直播、作业收发批改等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形式多样的线上教研活动,组内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良好氛围。在高三的等级考冲刺阶段,老师们主动通过多种渠道关心同学,帮助他们查缺补漏,保障了高三教学秩序的平稳有序。

依据“双减”精神,数学教研组三个年级备课组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特点,扬线上教学所长,补线下教学所短,采用电子设备辅助,提高教学效率。高一高二集体备课,做到教学内容科学性、难易度、课件界面的可视性等完全达到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要求后再进行录制。高三备课组采取直播形式,更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实时关注学生上课状态,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效率。课后备课组优化作业设计,夯实基础,对作业和周练进行收集、批阅,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时空通道,答疑解惑,用新技术为教学赋能。

英语学科线上教学采用视频课和直播讲评课结合的方式。每周三节视频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案和课后作业由备课组集体备课精心确定,帮助学生提高各项语言技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补充与主题语境相关的各类多模态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英语语言的接触面,并通过学案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直播讲评课上,教师通过高互动性的作业讲评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物理组高一、高二以直播加录播的方式,高三采取直播方式开展教学。如高二的《光的本性》课程内容,通过录播以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充分展示光的相关现象、性质和物理学史,学生获取了大量的丰富资讯。在录播后的直播课中老师以答疑、梳理、反思等方式更深入、高效地完成了物理观念的建立等教学任务。全组老师继续坚持作业的情况统计和反馈,基于统计数据进行针对性指导,进一步保证了教学效果。

转为线上教学后,化学组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对新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对每一个ppt、课件上的每一句话精雕细琢。高一高二的录播课全组共同备课,再分工合作。高三备课组每周至少开一次备课组会,讨论测验卷,讨论作业中错误率高的题怎么讲解,讨论各班学生情况和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沟通教学进度,集思广益,协同作战。

生物教研组采取了三大措施:明确“双新”要求,以新课标中的“核心概念”为主体,抓大放小,以案例和资料分析的形式摆明生物学事实,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生活实例为学习资料,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教师以生活实例为学习背景,调动学生积极性,减轻学习压力;精简课后作业,以思考互动代替作业反馈,引导同学们课下自主思考,并每两周安排一次直播课程,就课后思考题目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地理高一备课组线上集体备课,每节课由录课老师录制后经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一起逐句审核,对于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后重录,并结合学生在家时间相对富裕的特点,布置访谈、调查等实践类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核心素养。高二备课组群策群力、互相协作,力保能按原定计划开展相关复习备考工作,除了一周三节直播课、周二下午一小时周练、一周一次作业反馈外,老师以各自教学班为单位,开设qq、微信学习群,方便学生实时提问求解,精准施策。

信息技术教研组采用的录播课程形式,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了重新规划和集体备课,由一位教师担任主播、一位教师负责评价设计、两位教师进行教学资料准备的初步分工。教师们不断尝试,采用教学演示+学习单的方式指导学生分步完成、记录、检验教学实验;将大项目化解为和每课时内容相关,但具备关联性的小项目阶段,将合作项目化解为个人项目。

开展线上教学以来,通用技术组线上录播课程选取交叉性最强的机器人模块,将高一基础必修模块的“开源硬件和传感器”课程和选修模块的“智能产品设计”进行整合,并结合社会热点内容,开展“简易红外测温仪”的制作课程。通过准备、设计、制作、调试、问题,五大板块,让学生在家也能开展科技探究活动。

音乐与美术学科教研组在线教学利用慕课资源,采用以经典赏析为主,艺术审美和文化理解竞答为辅的教学模式,内容从西方古典、浪漫时期的社会背景、艺术流派及音乐大师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再到钢琴艺术中的文学、哲学、美学等,让学生从历史纵向到艺术横向,多维度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综合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及宽博艺术视野。


体育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开发了内容新颖、趣味互动、资源丰富和高质高效的体育线上直播和录播课程。由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涉及有氧、力量、柔韧、核心、协调等6个体能主题练习为主的录播课程。体育教研组以各学段教研组、备课组为备课单位,组长牵头成立各项目小组,分头进行设计、拍摄、整合两部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形成了课前统一培训和每周体育教师工作例会制度,全组教师为疫情防控期间提供高品质的体育课程凝心聚力。

莘莘学子居家学习不松懈,辛勤园丁网络授课心不移。盼望疫情早日过去,春天真正到来!
(撰稿:各学科教研组/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