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报道一(2022.2.20)

2022-02-22

“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讲座之《不平等》

2022年2月20日,上海中学复旦导师制计划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兰小欢教授向同学们带来经济学方面的讲座。

首先,兰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非洲贫穷地区的人均月收入。这些数字震惊到了同学们;然而更令同学们感到震惊的是,全球财富拥有最高的约50人约等于3.4亿人的财富拥有量。接着,他说现在的不平等已经主要转化为国家内部的不平等。

然后兰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欧美中产阶级并没有从全球化中获益,获益的是欧美的富人和资本家。所以民众才会把选票投给更为激进的总统,比如特朗普。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明显的弊端之一——贫富差距极大。

再回到中国。我国的男女收入差距大,达到了30%。中国的经济不平等还表现在房价、好工作机会等方面。很多人的房款首付都是父母代付的,这也体现了代际不平等。除此之外,还有高端服务业、人力资本密集、教育费用节节攀升……总之,现在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平等,而这些正是同学们要去不断着力解决的问题。

兰教授的讲座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现在我国的经济现状,激励同学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撰稿:高一(10)班史庭轩\摄影: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物理微课程——关于中华文明自然科学起源

2022年2月20日,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盛卫东教授为上海中学复旦导师制计划物理方向的学生作了有关于中华文明自然科学起源的探讨的讲座。

盛教授从古中国四大发明引入,从而引出关于中华文明科学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李约瑟之问。在“这就是中国——科学革命的密码”中,同学们看到了对于此谜题的一种权威的解释,包括战争、货币、满清政府等等原因。而李约瑟自己对为何中华文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发生的回答则包括“自然观”、“实用主义”和“科举制度”。在此之后,盛教授深入讨论了“实用主义”,进而与同学们就技术和科学深入探讨,演绎了古中国大炮的制造、火药的使用,一直到瓦特的蒸汽机,得出了技术可以独立与科学进行实践与规律验证的结论。其间,盛教授亲切地请同学们发表对“科学是什么”问题的看法。最后,为了了解和解释科学的含义,盛教授展现了对宗教、崇拜、死亡和生命的看法,介绍了苏美尔人类和佛教、印度教等宗教。讲座结束,掌声雷动,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更进一步,并对下一次讲座有了更多期待。

(撰稿:高二(8)班刘胤辰\摄影: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化学微课程——现代化学原理及实践:从原子到分子

2022年2月20日是第一节序言课,李巧伟教授在进行了简洁的自我介绍与课程整体介绍后,从“化学”根植于人们心中的一些错误印象讲起,以燃料电池、酸碱指示剂等生动的事例揭示了化学的本质——研究化学反应的物质科学,其视角在原子、分子层次。进而,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几个特点,包括原子守恒、能量变化等等,向大家揭示了化学最基本的性质与原理,且说明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接下来,李教授追本溯源,以历史上的重要化学家为线索向同学们介绍了化学学科产生、发展的整个历史。从波意耳到波尔,从朴素化学理论到量子、计算化学,化学悠久的历史、一代代化学家探索的过程引人入胜。最后,李教授又详细介绍了化学学科的细化分类,以及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正式将同学们引入化学世界的大门。

(撰稿:高二(9)班 李承翥\摄影: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数学微课程——古典数学的经典问题

2022年2月20日,复导数学组第一次微课开展。朱胜林教授围绕数学历史向同学们介绍古典数学上的经典问题。

首先,欧几里得的五条公理使得尺规作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三等分角、倍立方、画圆为方等经典问题。虽然这些问题都已经被正面是无法完成的,但阿基米德、柏拉图等人也给出了一些近似解。高斯在代数上对于几何问题的研究也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发展。

接下来关于作正n变形的问题。很容易知道正3、4、5、6边形可作,但还有哪些正n边形可作,就难以断言了。这就涉及到质数的相关问题,通过欧几里得的辗转相除法,同学们对此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撰稿:高二(4)班 崔博宇\摄影:朱旭倩\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生科微课程——走进深邃而奇妙的脑科学世界

2022年2月20日晚,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薛磊教授给高二同学们带来了新学期生科复导的第一课——脑科学概论。薛教授先以脑科学的三大问题作引入,展现了大脑机制的复杂性,从而就基因与环境对大脑功能与行为影响的占比和同学们展开讨论。经过层层推理与思考,同学们得出应选用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研究,通过对其智商的测量与分析,得到基因与环境在脑功能中占有同等地位。

随后,薛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基因与大脑的紧密联系。他提到,人体共有2万左右的基因,而许多遗传病与人体的多种基因相关,不能以单基因的固化思维思考问题;在环境对大脑的影响方面,薛教授提出了神经可塑性的概念,即神经在发育的关键期会不断被塑造发展,从而形成人各方面的能力。而过了关键期之后,尽管神经可塑性减弱,但仍可以通过不断训练与环境调整,使人们重新获得相关能力。

接着,薛教授从神经系统入手,讲解了神经系统的分类与组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高尔基染色法等知识。最后,他以高尔基和Cajal对神经元研究的争论作结,告诉同学们科学在近百年间取得了飞速进展,而科学的进步会证实百年前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脑科学概论课圆满结束。

(撰稿:高二(9)班 陈滢菲\摄影:朱旭倩\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