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化学组朱志扬老师在甄陶楼录播教室开设以《氮的固定》为题的公开课,教学处主任树騂,副主任李锋云及化学教研组教师观摩了本节公开课。
本节课朱老师以常年电闪雷鸣的“魔鬼谷”中植物可以茂盛生长的情境引入,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在闪电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所发生的反应,思考自然界中植物获取含氮营养物质的过程,通过了解“氮的固定”,帮助学生强化物质之间的变化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既有情境的引入与分析,又不脱离背后化学原理的讲解,两者结合得非常紧密,而且切换自如。

(朱志扬老师《氮的固定》公开课)
在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写法的建立过程,朱老师巧妙利用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从液面上升和石蕊变红的定性观察到剩余体积的比例的定量观察,一个实验,充分地挖掘透,既有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又让学生简单体会了一个问题探究的过程,即提出问题,二氧化氮是否可以与水反应?通过液面上升验证;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通过加入石蕊溶液变红验证有酸生成,不难确定是硝酸;再理论推导,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对还原产物的种类提出假设,可能是氮气或者一氧化氮,再尝试配平方程式,然后再用实验现象证明是一氧化氮而非氮气,完成整个探究过程,有问题提出、理论假设、实验验证,符号表征,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设计巧妙,结论得来顺理成章毫不生硬,展现出了朱老师巧妙的设计思想,同时促使了学生证据推理和科学探究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做实验)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朱老师付出了很多,进步非常明显,此次公开课的准备一定会对他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图文:胡乐萌\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