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影留念)
2021年11月25日下午,《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创刊十周年纪念暨“双减”政策落实与学校高品质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上海中学甄陶楼报告厅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唐盛昌、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周增为、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王正平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恵贤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惠中教授、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兼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李文萱、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刘芳等领导、专家以及《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理事会的理事单位校长、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主编何云峰教授主持。此次研讨会分上、下两半场开展。


(会议现场)
在上半场,安排了五位专家做主旨发言。上海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对《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创刊十周年表示祝贺,提出“双减”政策落实让学校教育回归本真,学校应抓好课堂教学,提高家长陪伴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周增为指出,《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在教育中突显现代性的创新和突破,需要长期坚持与发展,强调在“双减”政策实施中,教师需转变成为学习者和陪伴者。

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唐盛昌阐述了《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的办刊研究关注点应围绕“新时代”育人要求,凸显该刊名称中的“现代”的内涵,重视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在推进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优质教育过程中追求高品质、高质量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王正平教授在发言中强调,将基础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关注善良人性的培养,加强立德树人,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惠中教授阐述了该刊成功创办的经验,并提出《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未来的发展应进一步关注和解释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痛点,形成有特色的栏目。

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刘芳回顾期刊的十年发展历程,希望《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在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枝繁叶茂,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学术盛典。

在上半场的研讨交流过程中,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孙珏回顾了该刊十年的发展历程,以及近三年《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在关注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研究、被确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对2022年的办刊重点选题进行了解读。

在研讨会下半场,参与的专家、理事单位校长们围绕“双减”政策落实与学校高品质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何云峰教授以《“双减”政策给劳动教育的“天赐良机”》为题,强调“双减”政策落实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双减”后家长和社会需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成长“赋能”。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就《给学生更广阔的志趣发展空间》为主题,指出学校需为学生和教师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学生会学会玩,聚焦学生志趣的培养。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恵贤教授指出学校应增加学生成长类课程,以教育治理为核心,夯实学科教育基础,提高若干学科领域融合,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

上海市梅园中学校长毛颖以《“双减”背景下公办初中培养目标的实施探索》为题,探索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的方式。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校长毛坚琼以《精准服务,精细管理——上海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汇报》为题,讲解学校在关心学生成长、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高效开展课后服务的实践探索。

研讨会在热烈的交流气氛中圆满结束。《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的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理事会专家以及理事单位校长、代表认为,这样的研讨交流进一步加深了该刊的学术影响,并搭建了教育专家与中小学校之间的交流平台,也为学校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高品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慧与集聚了力量。
(撰稿:胡晨、冯子棋、朱旭倩\摄影:汤寅钧、杨嘉伟\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