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郭秋媛老师、昂俞暄老师进行《我与地坛》《“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访谈见真章》两节课的公开教学,体现出上海中学语文教研组对阅读与写作单元、活动类单元的新思考、新实践。
郭秋媛老师利用高一(7)班学生所绘图示进行激趣、释疑、指路,使“我(史铁生)”与地坛的关系越加清晰、深刻:“我”与地坛,从相离发展为相交,直至物我合一;“我”的思考来源于地坛又超然于地坛。学生将绘图方法从《我与地坛》迁移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中,深入比较物我关系的异同,在郭秋媛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思索自然和生命,共赴诗性生活。

(郭秋媛老师讲课)
昂俞暄老师聚焦“家乡生活”单元,十月初至今已完成单元导入、访谈提纲写作指导两个环节。高一(3)班学生带着访谈时的经验与问题走进了今天第三环节的课堂。正如昂老师所说,这节课的定位是风物志、人物志前的研讨准备,由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协助解决问题。七组学生分别陈述在访谈前、中、后的成功经验或解惑对策;昂老师及时点拨,重点围绕所得资料过多或过少两种极端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

(昂俞暄老师讲课)
两节课后,语文教研组教师展开研讨。樊新强老师指出郭秋媛老师的课是经典课文新教法,有难度;昂俞暄老师的课是活动单元新内容,也有难度。但郭秋媛老师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昂俞暄老师能定位于过程而非结果,都有其独到的眼光和有效的方法,值得组内老师继续交流探讨。

(樊新强老师评课)
刘晓惠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作出高度肯定:郭秋媛老师的课,以任务为导向,学习任务的设定准确而有序,学生的学习扎实而有效;昂俞暄老师的课敢于啃教材中的“硬骨头”,善于设计符合学情、体现学科特点与规律的系列活动任务,活动的展开与评估是真实且高效的。

(刘晓惠老师评课)
(撰稿:周佳\摄影:何津焘\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