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发扬“芯”精神,奏响时代强音——第十五周升旗仪式

2021-12-07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在上周五的校友面对面中,方昕校友向我们讲述了“中国芯”后青春期的诗。他向我们介绍了当前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进展与前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蓝图。方校友告诉我们,如今中国在小芯片的“1+N”模式中已经来到了第一梯队,并在某些细分领域中取得领先;而诸如CPU、GPU等大芯片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西方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减小。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陈云霁也指出,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正在引领世界。在中国冲破西方科技封锁的过程中,以坚持创新、工匠精神、自力更生为代表的新时代“芯”精神在其中做出了重要作用。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兴、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长臂管辖、无理打压。沉重而又无比现实的事实都在提醒这我们:没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被别人卡脖子,就会丧失独立自主发展的权利。没有创新就要落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与制造,就是这一场世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然而,微电子产品独特的市场主导性出现了诸如“摩尔定律”这样强度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对于低制程、高度商业化的大芯片,是无法通过国家的科研计划跟上市场的节奏的。这就是“中国芯”的痛点,再加上改革开放初期电子行业初期不重视核心技术的安全性,才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危机。

然而我国如今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唯一一个能提供所有四次工业革命的工业制成品的国家。我们有着镌刻在血肉上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又有以火药雕刻师徐立平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精神,更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科研水平作为后盾依托,这就决定了我们一定不会一直被卡脖子。2019年以来中芯国际(SMIC)的最低制程为14纳米,而7纳米的生产线也有望不久流片——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同国外的差距已经从2018年时的十至二十年迫近到了如今仅有一代的差距,即大概三到五年。

如今美国、日本都在加速本国半导体产业的回流,就是要抓住工业4.0的关键一招,把握信息时代的粮食。但正如《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作战要把握大势与节奏,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在全球化的大势之下,我们要抓住这一时代利好,发扬“芯”精神,奏响时代强音。

芯片领域只是一个代表——实际上在各个领域,中国全方面的崛起不可避免。中国已在5G、智能驾驶、光伏等领域独步世界,正如方昕校友所说的,我们要和自己比,无论是个人还是产业,不要因为落后于人而气馁,也不能因为超越他人而止步。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要向前看,以团结、自信的态度昂首于世界。

创新驱动发展,匠心擘画未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必将稳步地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学生发言)

(出旗)

(撰稿:高二1班王珏\摄影:钱淳寅\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