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讲座之《鲁迅的学习时代》
10月17日,上海中学复导计划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张业松教授。他为同学们带来了鲁迅的《朝花夕拾》,并以此为契机介绍了鲁迅的学习时代。
《朝花夕拾》是鲁迅(1881-1936)中年时代(45岁)时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的作品集,也是鲁迅毕生仅有的一部回忆录。它不只是泛泛的怀旧之作,而是带有明确的中年回首、重新定位人生方向的目的……
鲁迅,以现在的标准看,也是一名学霸。但是,他也经历过封建教育的毒害——有一次,他的父亲让他在去玩前必须要背完一篇文章,结果造成他多年以后只能回忆起来文章的内容而不是玩时观看到戏剧的内容。
《朝花夕拾》的特点和内涵是枢纽篇章、双重视角、鲁迅自己的求学之路,或者是求索之路。从鲁迅的自然生命、文化生命来看,此书包括他幼年生活的记忆、地方/乡土文化的记忆——“他们也需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小引》语);还有他的后设视角,如“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小引》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除此之外,他的批判性重写也是一大特点:对于大小传统、雅俗文化、书写/口传文化这些范围中的封建礼教,他都有所针锋相对。比如他认为二十四孝是过犹不及的,因为人们很难甚至根本做不到其中的行为,这也就造成了这些内容的虚伪。再者,他还提到了自己的求学/求索之路,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藤野先生,也有不那么知名、甚至被鲁迅自己几乎忘却的敷波先生……总之,这是一部鲁迅的回忆录,更是一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启示录、从个人角度观察的一个缩影。
总之,这本书的特点是它具有具象、物质化的童年记忆,具有抽象、情感化的学习经验;至于全书的基调,则是“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式的(《阿长与山海经》语)。经过今天教授精彩的讲解,同学们在会后也产生了许多自己切身经历的语文阅读上或是思考上的问题,积极地向张教授提问。相信经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中国语言文字以及鲁迅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更浓厚的兴趣。



(撰稿:高一(10)班 史庭轩\摄影:董晔\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物理微课程——极化、折射与耦合振动
10月17日,石磊教授以板书形式授课,首先介绍了如何以受迫振冲理解光的色散。因为极化强度与该处总场成正比,所以极化率才能指述其对外界电场的响应。因为体系有回复力,故耦合振子模型,其响应必随频率而变化,这些是折射率的微观体现。而这里内外场与总场存在区别,所以教授专门介绍了折射率中的一个不自恰现象。
接着教授又接上堂的作业讲解为什么红墨水是红的,干了却会变色。墨水分子在溶液中存在散射,而干了之后分子有序排布,在共振附近相位差便出现了,此时介质被极化,辐射与入射光的相位差使其客观上仿佛“变色”了。
最后,教授着重介绍了振冲中的最后一部分:耦合震动,4堂精彩的振冲课程便到了尾声。


(撰稿:高二(2)班 霄一嘉\摄影:董晔\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化学微课程——催化作用:现代化工的重要因素
10月17日晚,贺鹤勇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新的一堂化学与能源讲座。首先,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碰撞理论与催化剂在其中的作用,了解了最基本的理论。
之后,在此基础上,教授又介绍了如多孔型、整体型的各种金属催化剂,并科普了金、银的价格。之后,教授一次讲解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非金属催化剂、金属有机催化剂等等催化剂,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催化剂的世界。在此之后,教授讲解了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与性质,同学们听得十分入迷。


(撰稿:高二(9)班 李想\摄影:董晔\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数学微课程——中值定理与偏导数应用
10月17日,高二复旦导师制计划数学方向微积分第四次课程在工程楼进行。
本次课程继续之前的求导方法讲解。周子翔教授补充了有关中值定理的一些其他公式与定理,并用几道例题举例,引导学生对中值定理应用于综合问题的思考。教授依旧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讲解,当接触到复杂难懂的公式时,并非直接使用大量数学语言证明,而是先用函数图像,是大家能够想象出一点的极限,凹凸性、单调性,再加以严密的说明。理性的分析与生动的图像相结合,使一些平时复杂的不等式问题简单不少。
对于一个问题,教授普遍地使用多种方法求解,扩展了同学们的思维。在一道平均值不等式导数求解上,教授先使用常规的求导方法,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引导大家巧用单调性进行简化;证明结束后,又提出了以洛必达法则求解的方法。这种广泛性的多方法解题的锻炼,在偏导这类较难的问题上尤其有效。同学们积极参与思考,在难题上乐于向教授提问,疑问都得到了解释。
微积分课程渐渐进入中后部分,学习的内容也由基础逐渐拔高,同学们在难题面前勇于挑战。课程结束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撰稿:高二(10)班 郭诣丰\摄影:董晔\编辑:胡晨)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生物微课程——遗传学在医学和药学方面的应用
10月17日,吴燕华教授给同学们讲解了遗传学在医学和药学方面的重要应用。课程从孟德尔遗传病,各种人类遗传病给众多家庭带来极大的困难和负担,用生物学的办法来有效预防和治疗以往被认为是“绝症”的遗传疾病是当今医学的重要命题。教授首先讲解了新生儿检测,产前检测和携带者检测三种基因测试的方式。通过广泛开展遗传测试,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教授还讲解了科学家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确定一些遗传疾病的变异基因的位置的方法与原理。找到致病基因后,就可以开发如伊马提尼等靶向药,也可以开发免疫治疗,打开癌细胞的免疫检查点,从而可以被免疫细胞清除。


(撰稿:高二(10)班 常思量\摄影:董晔\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