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文汇报:百闻不如一“件”!今天,这支抗美援朝的英雄枪走进了课堂……

2021-10-26

今天(25日)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这一天,一年后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71年后的今天,由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文物局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的“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在上海中学开启首讲。一支曾见证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振奋一幕的英雄枪“走进课堂”,学生们通过近距离地观察、感受革命文物,体悟先辈初心使命,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支抗美援朝英雄枪:见证“一枪五弹击落美军战机”的奇迹

“今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今天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1岁的老兵孙佑民说,长津湖当时的温度为罕见的零下54度,身着南方单棉衣的志愿军,渴了就吃雪、饿了冰冻土豆果腹。面对装备先进、补给充足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就是靠着坚强的意志与毅力,靠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军人的荣耀重于生命的信念,用勇气、志气、浩然正气,用生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现场,在上海中学报告厅的中央,静静摆放着一支背带略微变形的英雄枪——M1903步枪,它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馆藏。

“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击美帝国主义的直接见证物。”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部工作人员王长流介绍,这件革命文物,曾见证了1951年10月21日晚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振奋人心的一幕:上海支前汽车工人李增祥,仅凭这一支步枪和五发子弹,在夜间击落了美军一架轰炸机!面对敌我实力悬殊的“遭遇战”,李增祥此举无疑提振了志愿军的士气。李增祥因此荣立一等功。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汽车暂8团于 1951年 10 月 28 日给他颁发了嘉奖令。

除了文物背后的故事,现场中共一大纪念馆工作人员还为学生们介绍文物的流转、收藏保护过程。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文物,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往常的参观很不一样,收获很大!”上海中学高二学生史守宸这样感叹,他平时也喜欢去博物馆纪念馆,却没想到今天这把在抗美援朝中打落美军飞机的英雄枪能来到学校。

高二学生王邵言的太外公也曾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他说老人一直向晚辈讲述那些红色革命故事,“这些平凡却又不凡的故事令我动容。也激励我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百件珍贵革命文物:文物史料成“活页教材”

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文物进校园”的首次尝试。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介绍,革命文物走出“玻璃柜”,让孩子与文物“零距离的接触”,旨在发挥革命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青少年记忆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教室化身为小小博物馆,这堂课入耳入脑入心。”本次班会的班主任、上海中学教师葛璐表示,这堂班会形式新颖创新、内容丰富生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对革命文物的近距离感受与思考中,学生在历史中感受到先辈初心,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和勇担前行之路的使命。上海中学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将以此为契机运用革命文物资源丰富校园红色文化,转化为立德树人的优质资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中共一大纪念馆拥有馆藏藏品12.8万件,涵盖自鸦片战争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此次“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题,从馆藏藏品中精心挑选100件革命文物。其中包括:反映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舞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文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的历史遗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见证,广大人民群众在迈向小康征途中留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美好记忆等。

据悉,首批已公布50件文物,全市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可通过中共一大纪念馆官方微信“文物进校园”入口进行报名登记,中共一大纪念馆将把珍贵的革命文物带进校园、带入课堂,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文物史料成为“活页教材”、英烈模范成为“特聘教师”,激发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首批革命文物清单

序号

名称

时间

1

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1926年7月

2

《新青年》(3卷2期)

1917年4月

3

五四运动的起因(漫画)

1919年

4

少年中国学会会刊《少年中国》

1919年7月15日

5

汪寿华烈士早期的读书日记

1920年

6

张人亚的图章

1920年

7

俞秀松给亲友的信

1920年

8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的《劳动界》

1920年8月15日

9

向警予所用的名片

1922-1925年

10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

1923年7月-1924年2月

11

瞿秋白烈士手书名片

1923年

12

1924年李大钊同志的手迹

1924年

13

龙大道烈士家信

1924年9月

14

五卅传单

1925年5月

15

1925年东征军围攻惠州时各纵队攻击准备要图

1925年

16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武器——三角刀

1927年

17

1927年在上海创刊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

1927年10月24日

18

《新闻日报》关于国民党屠杀罗亦农同志的报道

1928年4月22日

19

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伪装封面:“《摩登周报》”、“《佛学研究》”等)

1928-1934年

20

1931年林育南寄给陆若冰的贺年卡

1931年

21

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创刊号(纪念战死者专号)

1931年

22

1933年3月4日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宣言》

1933年

23

陈为人整理机密文件所用的剪刀

1932-1937年

24

1929年中国济难会全国总会出版《牺牲》第一集

1929年3月15日

25

卢志英烈士使用过的笔记本

1932年

26

1932年十九路军淞沪抗日纪念徽章

1932年

27

清华大学救国委员会编印的《“一二九”北平市各大中学校请愿经过情形》

1935年12月10日

28

1936年周巍峙编《中国呼声集》(歌曲本)

1936年

29

1936年陈云著《随军西行见闻录》

1936年

30

肩章(新四军)

1937年

31

秦鸿钧烈士使用过的柯达照相机

1937年

32

1938年中文版《西行漫记》

1938年

33

毛泽东著《论持久战》

1938

34

茅丽瑛烈士使用过的记事本

1939年

35

荣泰烟号的图章

1941年

36

新四军向群众出具的借条

1941年

37

李白烈士家书

1945年

38

1945年6月解放社出版的《七大文献》

1945年6月

39

贺绿汀保存的“盐酸吗啡”

1945年

40

梁仁达烈士被暴徒踩碎的眼镜

1947年2月

41

雷经天同志任两广纵队政委时所用的手枪

1948年

42

王孝和烈士在上海电力公司的工作证

1948年

43

1949年5月由华东军区司令部印制的《入城纪律》

1949年5月

44

张困斋烈士遗物:小刀

1949年

45

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枚铜质印章

1949年

46

1947年许晓轩在重庆集中营写给胞兄的家信

1947年

47

1949年印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

1949年4月25日

48

陈尔晋、王曼霞烈士结婚请帖

1949年5月

49

上海支前工人李增祥击落美机时所用M1903美制步枪

1951年

50

志愿军战士用炮弹壳制作的花瓶

1952年

(撰稿:王宛艺\摄影:袁婧)

(转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