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第一教育:抗美援朝“英雄枪”来到中学课堂,90岁老兵讲述长津湖的故事……

2021-10-27

两列礼兵踢着正步,护送着一只木箱走入上海中学的教室。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戴上白手套,庄重地打开木箱。里面放着的是一支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击落美军战机的M1903步枪。

(“英雄枪”走进上海中学课堂)

今天(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这支“英雄枪”来到上海中学的校园,开启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的序幕。随着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敲响上课铃,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会课开始了。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敲响上课铃)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启动活动仪式)

“枪身长109厘米,由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在朝鲜战场上为志愿军广泛使用,特点是开枪速度快,射程比较远……”班会课上,中共一大纪念馆保管部主管王长流向学生们介绍这把“英雄枪”的“前世今生”。

(文物简介)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张欣怡则通过红色故事讲述《英雄枪的故事》将学生们带回了70年前的战场——

“1951年10月21号晚,志愿军在运送军需物资途中,突遇两架敌机投下数枚照明弹,致使8部载满军需物资的汽车全部停住。坐在驾驶室的李增祥心中万分着急,这一车可都是祖国人民的血汗啊。危急关头,李增祥愤然拿起步枪和5发子弹跳出驾驶室,向着俯冲下来的敌机射击。随着最后一颗子弹射出了枪膛,敌军一架战机被成功击落……”

(红色故事讲述《英雄枪的故事》)

这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让学生王邵言有些激动,他的太外公就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听完“英雄枪”的故事,他表示要永远铭记太外公那一代人用奋不顾身的奉献换来了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自己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生叶云枫平日里是个“博物馆迷”,他表示看到步枪时十分震撼,“这场活动拉近了我们和文物的距离,拉近了我们和历史的距离,让我们能够直观而深切地感受革命先辈们所经历的残酷战争和他们身上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抗美援朝老兵、“百老讲师团”讲师孙佑民老先生今天也来到了班会课现场。已经90岁高龄的他依旧精神矍铄,声情并茂地为学生们讲述了那段发生在长津湖的历史。

(抗美援朝老兵、“百老讲师团”讲师孙佑民讲述战争经历)

“长津湖位于北纬40度以上,海拔高度可达1400米以上。冰雕连的志愿军们穿着单衣单裤,在接近摄氏零下40度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在冰天雪地中迎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我们硬是凭着勇气、志气为祖国人民,也为了国家的发展,最终消灭了‘北极熊团’。”

他号召学生向英勇牺牲的英雄们致敬,学习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他还提出“三个一定”:一定信仰崇高,一定信仰坚定,一定听党的话、跟党走,做优秀的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情真意切的寄语引发学生掌声雷动。

上海中学葛璐老师引用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句台词:“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她表示,祖辈们披荆斩棘、负重前行才开创了这太平盛世。如今民族的希望、民族的重担落在了这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我们必将接过传承革命思想的接力棒,勇担时代前行的使命。她还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运用革命文物丰富校园红色文化,进一步转化为立德树人的优质资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据了解,中共一大纪念馆拥有馆藏藏品12.8万件,涵盖自鸦片战争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同历史时期。随着“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的开启,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珍贵文物走进校园,成为班会课、思政课、德育活动的“活教材”。

中共一大纪念馆将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题,从馆藏藏品中精心挑选100件革命文物,有反映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舞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文献,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的历史遗物,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见证,有广大人民群众在迈向小康征途中留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美好记忆等。

(学生近距离观摩文物)

“我们期待着各学校选择一件清单中的文物,做好相关课程的准备工作之后通知我们。我们会像今天在上海中学的模式一样,护送文物到达学校现场,让孩子们跟文物零距离接触,相信能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薛峰介绍。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介绍活动情况)

中共一大纪念馆现已公布首批50件文物(见下图)。全市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可通过中共一大纪念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号“文物进校园”入口进行报名登记。

中共一大纪念馆将把珍贵的革命文物带进校园,带入课堂,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摄影:郑逸洁)

(转自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