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一支春田M1903美制步枪,如何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击落一架美军战机?一位91岁的老兵,有着怎样的战斗故事?……昨天,抗美援朝71周年纪念日,上海中学甄陶楼报告厅内掌声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会思政课让同学们听得入了迷。这里正在举行中共一大纪念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首讲活动。

(珍贵的革命文物和老战士的亲历讲述,让在座的学生了解了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一枪五弹击落美军战机
课堂上,同学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一支背带略微变形的英雄枪上。纪念馆宣教专员张欣怡讲述了1951年10月21日晚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中国人民志愿军、上海支前汽车驾驶员李增祥在运送军需物资途中,遭遇两架美国B25型敌机空投数枚照明弹,八部载满军需物资的汽车全部停住被敌机发现。敌机随即反复扫射,并投下数枚汽油弹,将前面六部车子打着起火。
李增祥激愤不已,抄起一支春田M1903美制步枪和仅有的五发子弹,瞄准向着俯冲下来的敌机猛烈射击,直到最后一发子弹击中敌机要害,敌机当即起火跌落着地。这时在朝鲜的山沟里,冒起了一团冲天烈火,烈火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战士们必胜的决心。李增祥因此荣立一等功。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汽车暂8团于1951年10月28日给他颁发了嘉奖令。
“没想到这支英雄枪能来到我们身边,看到实物让我感到很震撼!”上海中学高二学生叶云枫说,“这场活动拉近了我们和文物的距离,拉近了我们和历史的距离,让我们能够直观而深切地感受革命先辈们所经历的残酷战争和他们身上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致敬最可爱的人》)
91岁老兵讲长津湖故事
“对于老兵来讲,看到这把枪是很熟悉的。枪杆里出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过去我们拿着枪来建立我们的新中国,现在我们要高举这支枪来捍卫我们人民的幸福生活。”活动现场,91岁高龄的百老讲师团讲师孙佑民依然声音洪亮、精神矍铄,分享了他抗美援朝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那段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百老讲师团老兵孙佑民讲述抗美援朝亲身经历)
他介绍,在位于北纬40度以上的长津湖地区,冰雕连的志愿军们穿着单衣单裤,在冰天雪地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迎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硬是凭着勇气、志气和浩然正气,为了祖国人民、为了朝鲜人民、也为了国家发展,最终消灭了“北极熊团”,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孙佑民八岁开始受党的教育。他勉励大家,老兵走过的83年的历程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在新时代,要发挥志愿军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来建设现代化强国。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本次班会班主任葛璐老师引用了电影《长津湖》中的这句台词。她表示,这堂班会形式新颖创新,内容丰富生动,学生不仅在历史中感受到先辈初心,也定会传承革命精神,勇担前行之路的使命。上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将以此为契机运用革命文物资源丰富校园红色文化,转化为立德树人的优质资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生聚精会神聆听红色故事)
“文物进校园”我来选
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介绍,纪念馆从12.8万件馆藏藏品中精选了100件对中国革命有见证作用的文物,以目录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布,期待各个学校围绕革命文物开展丰富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让老师言之有“物”,学生百闻不如一“件”。“我们会把学校选中的文物送到班会现场,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堂,也打破了纪念馆的围墙,让革命文物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与大家见面,最终期待大家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展示工作给予更多关注,让宝贵的历史资源能够更好彰显。”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围绕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的M1903步枪,为学生们介绍了文物的流转、收藏、保护过程)
据介绍,首批已公布50件包括李白烈士家书等在内的文物,全市幼儿园、中小学、高校可通过中共一大纪念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号“文物进校园”入口进行报名登记。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文物局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
附:首批文物清单图

(撰稿: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摄影:刘歆)
(转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