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市教研室黄华老师和7个区域教研员、上海中学数学组全体老师、华师大二附中部分数学教师以及上海中学东校全体数学老师汇聚于上海中学东校,参加市教研室委托两校数学组的项目活动。
活动由上海中学数学教研组长王永庆老师主持,上中东校徐岳灿校长致欢迎词。

(上中东校徐岳灿校长致辞)
首先,各位专家和老师们听了一节东校董海燕老师关于概率第一章第一课时的部分的公开课---随机现象与样本空间。董老师通过掷骰子,抛硬币,抽盲盒等多种形式引入,让学生体验了随机现象的发生情况,亲身感受概率这一新概念。然后很自然的引入随机现象,基本事件等诸多概念,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董老师也通过和学生不断的互动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以及概率的本质。
整堂课氛围融洽,收到了良好的反馈。

(董海燕老师上公开课)
上海中学况亦军老师肯定了董老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并对教材上例题和15年上海市的一道中考题进行了分享,讲述了一些学生角度对概率有意思的理解,也提出了一些可供思考的想法。接下来二附中的刘初喜老师也对概率第一课时精彩的课给予肯定,并且简述了二附中校本课程的一些设想和展望,为后续两校活动交流埋下伏笔。静安区和虹口区的两位教研员也对董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这节课。

(况亦军老师发言)
经过了短暂的茶歇,上海中学和华师大二附中就本身的课题项目展开了交流。首先,二附中的数学备课组长王巳震老师介绍了单元设计的一些基础想法,并不是普通的习题的堆积,而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类是基础性训练,第二类是拓展性训练,第三类是创新型研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和训练。王老师也展示了各个类型的问题的一些优秀作品,包括一些数学小论文和三角问题的探究,学生基本也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小课题。
接下来,上海中学备课组长郭子瑜老师主要从数学建模这一块工作,介绍了上海中学学生的探究情况。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完成了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教师从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维度进行指导修改,学生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修改模型,也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和进步,郭老师也对自己班内的学生完成情况做了详细的统计,并展示了部分优秀作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给予肯定。本校很多老师在课内教学的时候,偶尔也会融入一些有建模背景的数学思考题,将数学建模这一形式希望能够更多更好的在数学教学中有所体现,也展现“双新”的精神。

(郭子瑜老师介绍情况)
最后,市教研室黄华老师对今天的活动做了点评,肯定了两个学校的研究项目。并高度肯定了两校教研组的工作,希望以后能够进行更多的合作和交流,随着双新过程的推进,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推进双新工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撰稿:陈志超\摄影:陈志超\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