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溯历史长河 育来日英才——贵州遵义行程(3)

2021-08-09

7月5日,上海中学、遵义四中的师生们一早出发来到海龙屯学习土司文化。在一片层峦叠嶂的翠绿中,带着绿丝的深灰时隐时现,引领着学子们走进一段横跨七百二十五年的历史。关隘灰铜色的砖瓦历经时代的冲刷和烽火的晕染已然斑驳破损。研究海龙屯土司文化的课题小组一路上收集着相片与研究素材。

下午,上中师生来到贵州省遵义市的滨湖中学,为这里的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拓展课。刚进入教室,大家便受到了滨湖中学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感受到了他们的质朴、热情。随着课程的展开,龙门学子们渐入佳境,全情投入,将行前精心准备的内容缓缓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时而低头沉思,时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和谐。这样的经历让上中学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三尺讲台的意义,体会到了辛勤付出带来的满足之感。

当晚,上海中学与遵义四中的师生们在大礼堂开展了课题汇报展示活动。在行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资料查询等工作,在过去几天的活动中,各个课题小组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实地考察、发放问卷、开展访谈,国情民风考察调研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汇报会上,上中与四中的学子们一齐登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图表等形式清晰直观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汇报结束以后,课题指导老师蔡珂做出了精彩点评,他说,大家的课题研究找到了真问题,具有庖丁解牛般的工匠精神。

次日一早,上海中学国情民风考察之旅告一段落,上中学子们即将踏上返程。陪伴了大家数日的遵义四中的伙伴们纷纷前来送行。在遵义四中的大门前,同学们拍下最后一张合照,这几天以来积淀的友情不会因为离别而褪色,这段情始终会躺在同学们的记忆里熠熠生辉。国情民风考察不仅是一次锻炼个人能力的契机,它作为一架桥梁,连接起了上海与遵义两座城,也连接起两地的学子们。两地师生都期待着来日的再次相见。

(撰稿:史守宸、王莞卓、徐煜、刘一博、颜祎昀\

摄影:上海中学、遵义四中摄影师生\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