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中午,本学期第二次党课在逸夫楼化学阶梯教室举行。上中学子在主讲人顾琼敏老师的带领下,回顾了百年党史上的几个重要关头,领略百年中的风风雨雨。

(顾琼敏老师讲课)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做出的努力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参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日后的人生经历也各不相同。大浪淘沙,最后只有毛泽东、董必武坚定不移地走到了最后,有幸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胜利。从这一列短短的名单当中,同学们更加能够理解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的艰难。接着,顾老师带领着同学们回顾了中共二大所制定的党的最高与最低革命纲领,同学们踊跃发言回答。新生的共产党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使命,深入人民群众,为了日后建成有组织、有理想的纪律严明的先进政党,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同学们认真听课)
新生的共产党随即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中。但革命最终随着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宁汉合流失败了。大革命为何会失败?老师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其背后的各种原因。客观上而言,共产党成立初期实力不足,而反对势力强大而顽固;同时,共产国际给予中国革命的指导也良莠不齐、存在疏漏。主观上而言,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错误地评价了情势,过度依赖蒋介石与汪精卫,犯下了右倾的严重错误。
大革命的失败也给予了共产党人惨痛的教训。第一,必须维持党的独立性,不能依附于其他政治势力;第二,必须进行土地革命,解放广大的农民并获取他们的支持;第三,必须培养一支忠于党组织的革命武装,枪杆子里出政权。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但在之后的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红军遭遇了巨大的失利,被迫进行长征。当红军抵达贵州遵义时,几乎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为何遵义会议的地位如此之高?顾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当时完全听从于共产国际,将马列主义教条化的思想。而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否定了左倾错误思想,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由此,红军才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得以完成艰难的长征,成功向陕北转移。
通过《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顾老师强调了核心思想无可替代的指导地位。在整风运动时期,党内集中整治了教条化马列主义的思想,批判了想当然的经验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可,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经过了28年的不懈奋斗,共产党人终于带领全国人民,赶走列强统一了祖国大地,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
在经历了十年文革动乱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一次使得党的工作回归到了正轨。“改革开放也是一种革命。”通过这个观点,顾老师分析了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再次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伟大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在之后的四十年中迅速腾飞。


百年征途风雨兼程,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顾琼敏老师带领着龙门学子,共同品味了百年历程的艰辛苦涩,共同欣赏了百年宏图的壮丽画卷。爱国爱党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党的思想,让同学们更加科学地建立起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增强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热爱。通过此次党课学习,也让同学们深刻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艰辛,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大智慧,体会到了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志愿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奋斗。至此,本次党课落下帷幕。
(撰稿:高一4班 崔博宇\摄影:实习生冯子棋\审稿: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