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健康素养培养为目标·任务为引领” ——2021年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展示与研讨活动于上海中学举行

2021-05-28

为增强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效,提升学生健康素养,首届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市级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在5月27日于上海市上海中学甄陶楼报告厅举行。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主任王洋、上海中学党委副书记张泽红以及各区卫生与健康教育教研员、健康教育学科中心组、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组成员、学校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实践研究项目校教师代表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卫生与健康教育教研员狄霜梅主持。

活动开始,上海中学全婵兰老师以《呼吸道传染病的科学防控—以水痘为例》为题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全老师引导学生辨别呼吸道疾病,并以水痘为例深入解读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要点。组织同学们以头脑风暴的方式,组内合作设计生活情境中的居家防控方案,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呼吸道传染病科学防控的知识,制作健康宣教方案,做好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科学防控。

(全婵兰老师现场教学展示)

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小学赵瑛老师以《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为题进行教学说课与录像课展示。赵老师先介绍了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以及做小游戏的方式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并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者互救。

(赵瑛老师教学说课)

教学展示结束后,上海市上海中学党委副书记张泽红致辞。张副书记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后,提升健康素养更加成为中小学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上海中学作为教育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也将结合“双新”理念,逐步构建起“德智体美劳”与“健康素养品质”结合的“大健康”课程。

(张泽红副书记发言)

接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所副所长罗春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科学防控—以水痘为例》进行点评,她表示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这门课不仅全面地涵盖了对传染病的学习,还抓住了时事热点。

(罗春燕副所长进行点评)

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院长朱爱勇点评了《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她认为这门课教学过程紧凑清晰,将虚拟与实操相结合,能够激励学生,十分接地气。

(朱爱勇院长进行点评)

随后,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卫生与健康教育教研员狄霜梅以《基于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策略与教研路径》为主题进行微报告。狄霜梅老师介绍了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概念和核心。她表示中小学健康是以健康素养培养为目标的,中小学健康教育主题与健康影响因素息息相关,教师应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深入推进医教协作。

(狄霜梅老师进行微报告)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主任王洋在发言中首先强调了在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接着,王主任对卫生健康老师提出几点要求。第一,仔细思考学校卫生健康的状况并提出建议;第二,在学校多开展卫生健康课程;第三,检查并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学生意外伤害的工作预案;第四,指导其他教师开展健康教育,与不同学科相融合;第五,思考如何对学生的健康行为、健康素养进行评价。希望各校能做好校内卫生健康的工作。

(王洋主任致辞)

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致辞。陈处长首先感谢上海中学提供这次交流与研讨的机会。陈处长认为健康第一不只是教育目标,更是大家的任务。为了教育更高效地发展,教师们不仅要做卫生健康教育好老师,还要做校内外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要为卫生健康教育的队伍付出更多的努力,获得出色的成效。

(陈华处长致辞)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而中小学阶段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健康素养、建立健康理念的重要时期。本次活动促进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中小学师生群体中的树立,强调了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撰稿:胡晨、实习生冯子棋\摄影:杨嘉伟\审稿: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