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复旦大学—上海中学“学术兴趣与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2021年联席会议举行

2021-01-06

2021年1月5日下午,复旦大学—上海中学“学术兴趣与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2021年联席会议于上海中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潘伟杰、导师张华青教授、扶松茂教授、程训佳教授、梅永丰教授、郑耿锋教授、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朱晓超、复旦大学黄晓平老师、张可儿老师,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副校长朱臻等各部门领导以及参与计划的上海中学师生代表出席,上海中学教学处主任樊新强主持会议。

复旦导师制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平台。参与复旦导师制计划的三位学生代表余文晔、朱昊彬、叶云枫分享了感受。他们表示课程增加了同学们的学科知识储备,加深了对感兴趣学科前沿的认识,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探索的热情,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人生规划。

教师代表胡乐萌老师在发言中表示复旦大学一流教授的指导与建议为上中学子的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的选择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复旦导师制计划的成功推进依托于两校管理部门的不断协调。上海中学副校长朱臻在发言中通过数据和视频,展现了复旦导师制计划对上中毕业生未来专业聚焦的促进作用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奠基。

之后,上海中学和复旦大学两校教师就2020学年复导课程展开互动讨论。

郑耿锋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认为复旦导师制计划既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调整与提高,也为学生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扶松茂教授讲述了在复旦导师制计划授课中与上中学生交流的经历,帮助同学们在优质的环境下挖掘人生的兴趣点。

梅永丰教授表示人才培养的过程要注重主观能动性,通过复旦导师制计划引导学生人生方向,给予学生学术熏陶,并建议可以利用大学实验室进一步加深课程学习。

程训佳教授分享了与上中学子就专业问题的交流过程,通过课程交流培养了学生医者仁心、敬畏生命的精神,也让自己受益匪浅。

张华青教授表示复旦导师制计划“一体两翼”的结构,“一体”为复旦导师团队,“两翼”为讲座和微课程,为学生的潜能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潘伟杰向上中团队对导师制计划的支持表示感谢。潘教授提出大中学合作需要回归教育初心,帮助学生聚焦志趣,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在发言中用“活力”和“互进”两个关键词分析了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这一平台发挥的持久影响力。并指出复旦导师团作为大中学合作互进的“支点”,在学生兴趣培养、志趣聚焦、师生教学相长方面发挥了引导撬动作用,向参与复旦导师制计划的所有专家表示感谢。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高度赞扬了复旦导师制计划极有活力,极为成功,向参与该计划的上中教师及复旦导师们的付出表示感谢。徐雷副校长结合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和复旦大学“国家意识、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特色分享了对导师制计划的定位,希望通过两校的共同努力为大中学合作育人树立新标杆。

相信在复旦大学、上海中心的共同努力之下,“学术兴趣与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将在“双新”的背景下激发新活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高水平人才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