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科工领航 学创未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学科技班工程班总结交流会召开

2021-01-11

2008年,为了探索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课程和教学改革进行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中学一起,在科工班开展“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培养了一大批英才,成果斐然。2021年正值“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地总结科工班的合作情况,探索更加多元的培养途径,提升培养的质量,1月11日下午,“科工领航 学创未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学科技班工程班总结交流会于戏剧教室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丁奎岭、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吴静怡、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少雪、教育学院院长刘念才、致远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晓玲、科工班教师代表、招办、教务处综合办、教育学院相关教师等人、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副校长朱臻、教学处主任樊新强、学生处主任树騂、科工班学员代表及教师代表等人出席,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王琳媛主持会议。

上海中学冯志刚校长首先致辞。他对上中与交大科技班工程班的合作渊源如数家珍,感谢了交大对科工班项目的鼎力支持与贡献,高度赞扬了科工班项目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交大教授为学生带来的科工班的优秀理念。

上海交通大学吴晓玲老师感谢两校老师的付出,通过列举多元化合作的具体活动,阐述了项目里教授对学生倾力培养,引述科工项目的具体案例,赞扬上中高瞻远瞩的长远目光,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祝愿两校合作发展。

上海中学学生处树騂主任回顾了十余年两校合作的科工班项目的发展过程及历史,列举了上中学子在不同的领域里所做出的优秀成果,向交大教授对上中学子的专业引领和积极影响表示感谢。

科工班教师代表陈卫东教授分享参与科工班的上中学子的趣事和成就,表示科工班的经历对学生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对老师也是美好的回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美好期许。

科工班教师代表张峰教授阐述了该项目的合作基本情况,赞扬了上中科工班的设置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中长远的眼光体现了顶层设计的前瞻性,对上中学子能力培养的大视野,为各学校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两校校友代表杨扬分享了她在上中的故事,追溯与交大的缘分,表示这段科工班经历是宝贵的财富,使她确立了认同感,感谢上中交大提供平台帮助学生找到学科志趣,使她奠定基础,明确方向。

科工班在读学生代表陈奕铭分享了自己的科工班经历和科研经历,阐述了项目对他研究兴趣的激发,对学科产生志趣。

科工班在读学生代表丁恬表示,通过印象深刻的讲座获得了系统的认识,通过不同的学科讲座拓展了知识与兴趣,体验实验,增加经验,拓宽思维。

之后,交大与会教师进行交流发言。

张兆国教授对学生未来发展,学生的培养方案提出了建议。

高峰教授对该项目对学生志趣培养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赞赏。

王辉教授提出跟踪科工班学生未来发展的建议,并指出该项目对研究生的促进作用。

李晟教授希望进一步加大与上中学子的交流,与中学教师在科创方面进行合作。

徐海光教授赞扬了科工班对学生未来发展,找寻志趣的重要意义。

徐大刚教授分享了与上中合作十多年以来的心得,希望吸引更多的优秀的学生加入。

王磊教授希望课程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做有“根”的科研。

杨小康教授表示在合作中,交大教授与学生共同成长,希望通过两校共同努力,进一步帮助学生聚焦志趣,一起静待花开。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教授介绍了“中学生学术先修及创新挑战计划”的具体设想和规划。

最后,两校领导为执教十年及以上,并在科工班人才培养不懈付出的教授代表颁发纪念证书,为学生代表颁发纪念品。

会后,与会人员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与上海中学合作建设研讨会活动。丁奎岭校长表达了对上中老师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刘念才院长感谢了上中对交大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与贡献。

相信通过大中学合作育人机制的不断深入,将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一批批具有良好创新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