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值上海市上海中学建校155周年,为共谋“十四五”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2020年10月15日下午15:00,我校于图书信息中心四楼报告厅举行建校155周年庆之学术沙龙“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整体性与协同性”研讨会。

首先,冯志刚校长致欢迎词,向与会来宾表示感谢,并结合学校发展指出学校教学要处理好远和近的关系,利用课程改革丰富课程体系;要坚持略高一点的想法,让学生踮起脚尖够到知识;要追求平而不淡的生活,在平淡中孕育神奇,在坚守中创造神话;要用爱支撑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随后,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从普通高中“双新”实施的学校协同、教研支持、评价督导、资源开发、宣传影响和政策导引六个方面展开讨论。
交大附中徐向东校长举例说明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就实践方法提出建议并表示相信上中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定会做出创新,引领各校共同进步。

市电化教育观张冶馆长就计算教育学、知识呈现、知识图谱等理念和未来资源的呈现与供给方式、新模式下的教师定位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市教育报刊总社仲立新社长就新时代新要求,新内容新解读进行分享,并提出要坚持价值引领,强调人文精神,传承爱国主义。

复旦附中吴坚校长表示上中是骄傲自豪且认真冷静的学校,并希望共同把高位坐实、坐稳,追求综合、全面、发展的高位定位和高位思考。

市教委信息中心王明政主任就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进行分享。他表示要尊重规律、研究规律,并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突破创新。

上师大附中严一平校长,从评价角度对教育改革提出见解,希望能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和“双新”的关系,打通高校与高中的关系。

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陆晔主任表示“双新”课堂应当充满活力,教师跨学科教学,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并充分利用好丰富的社会资源。

东方绿舟房佳杰主任表示要进一步强化浸入式教育,做好研学实践活动,为学校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为培养未来的领导者打好基础。

市实验学校徐红校长表示要加强双新与国家意识的整体协同,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调试,强调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

华师大二附中李志聪校长就如何打造人才展开详细探讨,希望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努力进步。

市教委教研室王洋主任建议可以分时期分论坛逐步解决问题。他希望可以研修一体,打造名师队伍,运用合理的方式,将学术体系转化成实践体系并进行推广。

市教育评估院基教评估所郭朝红所长表示要扎实落地教育信息化、学生德育发展和学生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建立特色课程图谱,做好五类评价,建设数据平台。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桑标院长强调要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关注新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表示愿意为教育提供支撑与服务。

市教育考试院郑方贤院长表示上中作为标杆校,一直领跑上海基础教育,值得各个学校了解学习。他希望各个学校共同努力,协同发展,共同描绘未来教育。

最后,市教委基础教育处杨振峰处长在总结发言中向上中搭建的交流平台表示感谢。杨处长指出立足于“双新”实施,探索顶尖高中的未来学术性需要思考八个问题:教师的专业准备、课程资源的再造力、研究方式和专业水平、课堂方式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学业质量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层次化评价、可行课程方案的探索、特色课程的问题矛盾和各类课程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评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探索基于学校特质的课程计划的科学执行者、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资源的主动建设者、形成课程变革和教学变革的有利推动者、实现教育流程的科学再造者、实现评价改革的积极探索者、形成好的教育生态和教育舆情的正确引导者。

上海中学建校155周年庆之学术沙龙“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整体性与协同性”研讨会是一次思维的交锋和对课程教学变革的深度交流。上海中学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将继续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为实现“把上海中学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中国名校”之上中梦而奋勇前行,续写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