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早晨,在党委委员、德育处主任杨嵘老师的带领下,采访小组在上海中学图书馆与1954届校友钱七虎院士进行了视频采访。党委委员、图书馆馆长刘庆刚老师一早便到图书馆做好准备工作。钱七虎院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能够采访钱院士,同学们激动而紧张。尽管事务繁忙,钱院士仍抽出时间,仔细地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与1954届校友钱七虎院士视频连线)
问起上中的求学经历,钱院士记忆犹新:初中毕业时,上海中学与上海基建专科学校同时录取,由于上海中学先发榜,他便慕名而来。钱院士相当赞赏上课清晰而生动的老师,不“死读书”的教学方式,丰富的社会活动,阅读好的课外读物。他特别回忆了三件事,学校请来烈士亲属做演讲;参与学校大扫除,自己写了一篇作文,被老师夸奖;毕业时,同学很少报名上海的大学,纷纷选择航空学院、清华大学、钢铁学院或者留苏,立志报国。这些经历培养了钱院士的爱国情怀,他至今铭记上海中学对他的教导。

(党委副书记张泽红老师关心采访情况)
从上海中学毕业后,钱院士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了留苏机会,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此时正值19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志愿军由于装备落后,受到了很大伤亡。这激起了钱院士的报国决心,他报名了海军、空军、炮兵系。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他前往苏联留学深造,回国后进入北京工程研究院,后听从国家调配前往西安工程研究院,正好遭遇“文革”,自此与妻子分居16年。钱院士回忆那段时光,说当时去西安,妻子未曾阻拦。“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这是钱院士的处世原则,也是他教导同学们要做到的。
“文革”时期,钱院士的岳父被打成“黑帮”,他也因此受到牵连,但他坚持研究、教学,期间发表了38篇优秀论文。钱院士总结这段经历:“不要怕挫折”。
后来,钱院士来到南京,在导师的推荐下,成为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运用自己“地下工程学”的专业知识,参加了长江大桥隧道、西气东输隧道、港珠澳海底隧道的建设。之后,在北戴河疗养期间,钱院士提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战略。
钱院士为自己家中五兄妹三人从军、为国效力而深感自豪,感叹当年青年学生们志向远大,也对现在的学生追名逐利、缺乏奉献精神而感到遗憾。在疫情期间,钱院士也以拳拳之心为国家作出贡献,向武汉慷慨捐赠了650万元。


(采访小组的同学们激动而紧张)
最后,钱院士寄语上中学子“立志,勤奋,友善”。作为老一辈的国家栋梁,钱七虎院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诠释了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与家国情怀。秉承“储人才,备国家之用”信念,上中学子铭记钱院士的教导,立志成为新一代的国家栋梁。(文:陈星皓 图:杨嵘、常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