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思想和形式并重——雨花台、梅园参观有感

2018-11-07

7月8日下午,上海中学师生18人游览了南京市雨花台景区,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7月9日上午我们又至梅园景区,参观了周恩来总理率团与国民政府和谈时下榻地点。考察中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在景点询问游人对红色景区的了解程度和对红色教育的建议。考察对象包括南京市民、景点游客、导游、教师、纪念馆工作人员等。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的近郊,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无数烈士为祖国、为人民献身于此。现雨花台立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等,为国家重点红色旅游景点。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其中收录了数百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借助图片、文物,为我们还原了民主英雄们一个世纪的奋斗史。展览使我们所获甚多,在车上依旧交流体会。然而我们在与导游的攀谈中得知,许多游客对这个景点的认可度不高,草草逛一圈了事。我们对这一现象深感痛心,又觉得提高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其思想,也在于其表现形式。展览主要以馆藏文物的形式,辅以雕塑、绘画,觉得缺乏灵魂的震撼。展墙是清一色的红,灯也是通常的黄光,缺乏变换,难以将人长时间地吸引。我觉得,红色旅游的展览不妨更生动一些。

第二天的梅园景区就生动得多。梅园坐落在南京的老城区,四周都是有数十年历史的老房子,绝无高楼大厦中出现一低矮老屋的突兀。梅园中大部分是普通民宅,至今仍在使用,只有那几幢曾记载着国共谈判的小屋作为纪念馆开放。没有围墙,没有售票,低矮的木门开在马路上,任何人都可随意进出,一如共产党人的作风,朴实而又亲民。“联合政府”的谈判方竟需自行购买会场住处,当时已传为国际笑话,对比不远处恢宏的总统府,实物的对比远胜于任何一种说教。木屋被分隔成一个个小间,用于办公、开会、住宿,最大的是记者招待厅。若不是墙上的标牌,谁会想到这曾是共产党的总理、部长们的住所?小小的几间木屋,承载了太多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所有去过那里的人都不会忘记。梅园景区在思想内涵和展示方式上都堪称中国红色旅游的楷模。

我想,红色旅游景点的思想内涵和展示方式缺一不可,红色旅游不仅有其历史纪念意义,更有独特的现实教育意义。

上海中学学生考察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