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歌词与文学齐飞

2018-11-07

方厅迎来了南方周末主编沙然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讲座中,文学与歌词相融,从港台歌坛的填词人到内地,从20世纪到如今的21世纪,歌词的风格与内涵都有了迥异的发展。

这是一场文学的对话,是对于优秀歌词崇高的敬仰。林夕,精练独到的歌词,句句都值得斟酌、细细品味;方文山,无可替代的中国风歌词,16种修辞手法融为一体;罗大佑,朴实的歌词却始终有重新咀嚼的意义。

对于一首歌来说,除了曲调外,歌词也更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歌词,演唱者去演绎唯美的情感,去表达对爱、对生活的感触。真正优美的歌词其实无需旋律也能打动人,让人反复品读,思想插上羽翼飞翔。

“关外夜店 烟火绝 客怎眠 寒来袖间 谁为我 添两件 三四更雪 风不减 吹袭一夜 只是可怜 瘦马未得好歇”寻觅千百度,一幅瘦马游子在外漂泊的画面栩栩如生;“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清明雨上知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歌词,与文学并存,用不灭,始终都值得我们再三推敲。可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相同的歌词,感受也会大不相同。有时候在体验过歌词中描述的意境后,重温歌词,便觉得内心的感觉亦是更加真切,这一段便更能表达心声。

团委龙门物语记者组

高一3班 黄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