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上海中学党员教师携手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员师生,顺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开展讨论。华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周彬、副院长吴成领、党总支副书记蒋瑾、文理科教工支部书记李月琴、占小红,上海中学党委书记王辉、副书记张泽红、党委办公室主任刘茂祥等出席研讨活动。
王辉书记和刘茂祥主任首先带领教院师生参观了上海中学校史陈列室、运动场馆和创新实验室等场所并观看了上海中学宣传片,期间还介绍了上海中学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上海中学的课程体系的特色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等等。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150多位卓越校友令所有参观者切身体会到上海中学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同时,学校“储人才,备国家之用”的办学宗旨,150多年来“自强不息、思辨创新、乐育菁英”的龙门精神也深刻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党员师生。
之后,我校各个学科50余名党员教师分三组,就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问题与华师大师生展开深入交流。
教育管理组,大家共同聚焦于卓越中学的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这一主题之上。华师大周彬院长就上海中学的教师来源、师生比、卓越中学中教师面临的挑战、资优生德育路径等问题与老师们展开了细致的讨论。其中,老师们指出卓越高中生的个体差异大、学生管理难度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好对于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毕业于非师范专业的老师们,在新入职阶段所面临的这方面压力则更为凸显。此外,老师们也提出如何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困惑,希望能够提升科研水平,能对已有教学经验进行更好地理论提升和总结,从而更专业地反思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文科组,两校党员们就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来自华师大语文、历史、英语学科的老师们就语文、历史与政治新课改目前的进展与现状做了介绍和分享,并就在于英语课之中应该如何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回答了老师们的提问。对于学生在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中的表现差异这一问题,老师们提出应当客观对待这种表现,不对学生能力产生怀疑,可以从题型、难度等角度进行客观性评价,逐步总结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理科组,老师们主要讨论的焦点在于本次新课改之后,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在新政策影响下,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可能面临的变化。双方教师就教学知识点变少和提高核心素养之间的矛盾;新高考制度下开课选课的难题,和资优生的遴选和、教育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分组讨论氛围活跃,双方教师都认为很有“获得感”且意犹未尽。在交流结束后,双方就运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中学教学实践的必要性达成共识,讨论了大学-中学就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开展项目合作的可能性,并期待双方在未来能够建立长远的交流机制,不断强化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