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本部英语组寿晨佳老师和王清卓老师在甄陶楼录播教室成功开设转正课,校教学处主任树騂老师及英语组老师们观摩了这两节公开课并参与评课。
寿晨佳老师开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Listening, Viewing and Speaking, 寿老师从“Charity”概念导入,请学生回忆自己初次接触这一概念的场景,并以图片形式展示一位母亲初次向孩子介绍这一概念的场景。视频教学中,带领学生了解视频背景内容,分析慈善的涵义与培养慈善意识的方式,关注视频中儿童在慈善活动过程中及结束后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培养慈善意识的意义。在听力部分,寿老师指引学生通过记录关键词填写表格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青少年创立慈善组织的动因与意义。口语活动中结合视频语篇及听力语篇中提及的慈善的意义、形式与动因,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慈善活动海报,并进行口头展示,阐释慈善的意义和富有创造性的慈善活动。

(本部寿晨佳老师转正课现场)

(师生互动)
王清卓老师开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四单元Writing,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防灾减灾日,王老师利用这一契机,请学生向国际部小学段学生介绍地震灾害,激发学生对真实写作任务的兴趣。王老师从分析写作要求中的重要信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从内容特征和语言特点两方面详细分析台风的应对措施,分析如何恰当使用动词和修饰语。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基于新知,分析雪崩、野火的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基于写作评价表进行组内互评,展示学生习作,并请学生结合同伴及教师的评价润色习作。

(本部王清卓老师转正课现场)

(师生互动)
评课时,英语组到场老师对寿晨佳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高二备课组长冯悦老师指出本节课主线清晰,围绕what, how, why的问题链展开,引导学生从表层信息理解到深层信息理解,PPT制作很用心,也做到了单元内板块联动,在生生互动方面课堂可以做进一步设计。高一备课组长李雅静老师认为寿老师的课整体很流畅,从抽象的charity概念,逐步分解成各种慈善相关的元素,再到具体的两个慈善组织的阐述,最后以海报形式呈现慈善活动再融合这些元素和charity的概念,设计思路非常好。吴越老师认为,课堂可以将verbal messages和non-verbal messages 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理解视频中慈善的含义。教研组副组长李萍老师指出寿老师在备课和教学材料准备方面都很用心,将原视频呈现给学生,深挖新教材文本,教学亮点是打破了教材的教学顺序,主线清晰,体现英语学科立德树人的德育价值。
英语组到场老师对王清卓老师的课也进行了评课,高二备课组长冯悦老师指出本课亮点为教师以MEASURE pattern为指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写作素材中动词、修饰语等的写作方法,在学生互评方面可做进一步雕琢,并辅以教师反馈的及时指引。单文婧老师指出本节写作课本身有一定挑战,引导学生时在教学指令方面可以更清晰,便于学生分析写作素材。教研组副组长李萍老师指出王老师的写作课框架和要素的分析都很好,可以进一步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将写作素材分析部分在Reading B中铺垫好,渗透整体教学观念,关注写作评价和反馈。
教学处主任树騂老师做总结性发言,新教师在不同课型方面做出许多尝试,视听结合的听说课和以读促写的写作课在教学设计中也体现出许多亮点,可以进一步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师的课也给英语组在新教材教学方面带来新的思考与探索。
(图文:周志鹏/编辑: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