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复旦-上中导师制计划”系列报道(2024.10.13)

2024-10-14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系列讲座之“国际政治与文艺的邂逅”

2024年1113日,我校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陈玉聃副教授带给同学们一场主题为“国际政治与文艺的邂逅”的精彩讲座。

副教授先指出学术领域的政治似乎往往与战争、权术等现实中的恶联系在一起,而文化艺术则带有美好的想象,着眼于人间之善,两者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这种矛盾迅速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


1CF07

1818E

(陈副教授讲解国际政治与文艺的邂逅)


接着,陈副教授娓娓道来,引入正题,指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艺术与文化艺术中的国际关系两个概念。他提及文化艺术既可以是政治集体行为的手段,亦可是对象,而艺术虽具有想象,但可能反映出政治背后的本质。其中,陈副教授还使用了“颊上三毛”的典故,谈吐之间,极显博古通今之风。

然后,陈副教授具体到文化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段,依次介绍了它们与政治之间的奇妙勾连。从视觉角度,语言文学中的《最后一课》背后是葡法战争法国的政治认同,传说故事中的《骑鹅旅行记》《格林童活》折射出了瑞典与德意志的本土民族精神。博物馆中文化的流失体现了战争的残酷,而琥珀宫的重建中又可窥见俄德两国的复杂历史关系。而在绘画方面,从淮梅尔的帽子可看到全球化贸易的兴起,而一幅世界地图的中心反映的是宏大的世界观。陈副教授带着同学们,从那些渺小的尘埃中探索风云万变的历史汪洋,生动而不失深刻。

从听觉角度。《马塞曲》中法国大革命的激昂,《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的团结,陈副教授引用“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概念,既点出各国国歌背后本质的共同目的——政治认同感,又结合具体历史状况分析其差异。“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他告诉我们,音乐跨越了国界,是沟通世界的语言。

最后,陈副教授着眼了体育,饮食两方面,从“跆拳道”的历史发展,到国宴上的朝鲜冷面,同学们惊诧于一个小小摆盘后的深刻意义同时,也更感受到国际政治如同艺术般的精妙和不可思议。

“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场讲座结来了,但它带来的启示深刻印在了同学们的脑中:当战争,利益与权术都泯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唯有那些真善美的东西流传至今,亘古永存。而或许,文艺正是国际政治的“净化剂”。


213FD

(学生认真听讲)




(文:高一9班包如意/图:实习生杨晟浩/编辑:胡晨、实习生杨晟浩)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历史微课程之“三国历史之曹操”

2024年1013日晚,复旦大学历史系的仇鹿鸣副教授于工程楼2楼继续为大家带来关于三国史的讲座。

仇副教授辩证地为同学们讲述了曹操其人,他主要贡献为统一了北方,同时休养生息,恢复经济。根据考证,他为汉列侯的后代,生于公卿之家,通过不同史料之间的对比研究,如吕伯奢之死,魏太祖曹操的形象更为立体、丰富,这也启示我们应从不同角度看待事情,多方面和客观性是看待事情的重要因素。《后汉书》、《曹瞒传》和《魏书》中都对于曹操的言行有不同评价和描述,仇副教授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异同,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曹操,对其做人和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短短的一节微课结束,却让同学们受益颇丰,大家纷纷表示对三国史的兴趣越发浓厚了起来。


(仇鹿鸣副教授讲述曹操的故事)




(文:高二8班杨木易/图:实习生杨晟浩/编辑:胡晨、实习生杨晟浩)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中文微课程之“《诗经》与《春秋》”

2024年1013日晚,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陈特老师于工程楼2楼开展了中文课第三讲的内容。

陈特老师接着上一讲的内容,以《诗经》为开头,继续为同学们讲解经书。陈老师告诉同学们,《诗经》其实是一种周朝的礼仪文本。然后教授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三礼等于仪礼、礼记、周礼。这些书都是片段文章的记录,因此无法追究具体的作者。仪礼中的具体制度规范现在多已丢失,这是由于形而上的东西易于传播而形而下的东西不易传递。接着,陈老师教导同学们:同一种现象会有很多种解释原因。例子是《周礼》中的名录和考古发现中周朝官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周礼》的确在周朝编写,也可能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编写时采取了当时已知的历史知识。

下一部讲解的五经是《春秋》。春秋包含一部《春秋》以及三本《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关于《春秋》,自古以来的说法是它是由孔子编订的。《公羊传》和《谷染传》讲究微言大义一字褒贬,《左传》则通过补充历史事实来讲道理。

至此,陈老师完成了对五经的系统性讲解,并进入了第三讲:孔子的意义与论语,孔子的生平系统的叙述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是有记载的第一个私人教育家·在孔子之前已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其中孔子最佩服的是周朝文化,教授举了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例子,体现了孔子对这种高调违反礼乐的行为的深恶痛绝,原本的等级秩序被完全打破。孔子的理念是述而不作轴心突破。其中有一对重要的概念君子小人。其中有实然和应然的区别,教授根据这点开启了对于意识形态的讲解,但由于时间原因只得先活束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十分期待下节课的继续讲解


(陈特老师继续讲解经书)




(文:高二12班张语涵/图:实习生杨晟浩/编辑:胡晨、实习生杨晟浩)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哲学微课程之——“古希腊三贤”

2024年1013日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贺腾老师于工程楼2楼为同学们带来第三期哲学微课。

本期微课贺老师介绍讲解了古代希腊三位哲学家的主要理论思想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幸福观。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聚焦于人们伦理道德的生活。他有两句名言认识你自己没有经过审慎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反映出在质疑和对话中反思发现自己的偏见以审慎求真的态度生活的理念。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以灵魂是不朽的与理念论为基础。基于这两大观念,他认为世上存在可感世界和不变的理念世界,人们应追寻真理,追寻真正的世界。在柏拉图看来,幸福指的是追求理念世界至与神相似,只在于人们过的是否是真理性的生活。与之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只存在一个世界,真正的幸福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将理性充分运用、实现自身潜能。

贺老师通过请同学们举例使同学们对哲学思想及其生发出的幸福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感谢贺老师的精彩讲解!期待下一期微课!


(贺腾老师介绍古希腊三贤)




(文:高二4班柏乐蓉/图:实习生杨晟浩/编辑:胡晨、实习生杨晟浩)




“上中-复旦导师制计划”经济微课程之——“市场经济”

2024年1013日晚,钱浩祺副教授于工程楼2楼接着上一节课的经济学曲线继续深入展开,进一步阐述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钱副教授引入了“弹性”的定义,即指的是某一要素百分比的变动与另一因素百分比的比值,可以描述市场中价格与数量的敏感程度。但这种定义有路径依赖,人们可以通过修改分母使其成为价格中点,消除路径依赖的效应,使得从AB和从BA都可定义需求—价格曲线。当然,曲线上各点弹性可以不同。钱副教授接着阐释了许多不同情景,同时指出市场中的均衡会变化。

因此为了掌握最优曲策略,需知的信息量为巨大的。钱副教授由此指出计划经济的不可行,因为一旦设定了一个价格,便会对其他的市场造成影响,无法与市场变动性适配,所以纯政府干预是行不通的。早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不可行。而在如今大量信息可以被公开检测,人们及时了解经济情况的成本越来越低,也使得寻找最优解进行指导在小范围区域内可行,人工智能也使得分配计算更为便捷。通过传统市场手段与新数字技术可以重新使用中央计划之模式。

钱副教授总结,“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被证明为正确的,市场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为实现市场计算分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钱浩祺副教授阐述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文:高二7班郑子敖/图:实习生杨晟浩/编辑:胡晨、实习生杨晟浩)